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6章(2 / 2)

,毕竟若是不够畸高,又怎么去供养你家那数十万头猪?】

各朝皇帝都心情复杂。

虽然秦念辱骂的是朱明宗室,但骂得实在难听。

难听到让他们不由得想到自家同样“不事生产”、由国家供养的宗室。

即便这些朝代多为五世就降为平民,有爵位的宗室数量并不多。

【朱元璋:……请秦皇教朕修正税赋制度。】

【秦念:待祖龙的话题、亦或是朕的话题,再论赋税之事。】

秦念知道话题不会轮到自己。

但考虑到“皇帝”不应该知道这件事,她细心地补充了“朕的话题”这个条件。

税赋跟法律挂钩,在祖龙时期讨论最为合适。

【嬴政:……】

秦念想要修改大秦的税赋制度?

考虑到大秦二世而亡,嬴政没有出言。

倘若秦念能提出更合适的税赋制,他会采纳。

【朱元璋:那便请秦皇再道大明其余亡国之患。】

朱元璋不再以秦念为敌。

他已经意识到她对大明敌意虽重,却依旧顾念大明百姓。

她执意逼他处置诸王,不是因为私怨,而是在为百姓执言。

【秦念:洪武二十五年,你朝于洪武八年发行的大明宝钞贬值了多少?】

【朱元璋:……八成。】

【朱元璋:为何大明宝钞贬值如此之快?】

回答完秦念的问题后,朱元璋连忙追问。

宝钞贬值,在他看来实属寻常。

宋朝交子、元朝钞皆贬值,在朱元璋看来,宝钞必然会贬值。

但他不理解大明宝钞为何会仅仅十七年就贬值八成。

洪武九年他还允许“民以银、钞、钱、绢代输今年租税”,且此时钞一贯折输米一石。

等到洪武十八年,他就只允许两浙及京畿官田以大明宝钞折粮税,钞每五贯准米一石。

——《明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三年,“两浙市民有以钞一贯折钱二百五十文者”;洪武二十七年,“时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至有以钱百六十文折钞一贯者”。

【秦念:过往朝代用纸钞都有准备金,在纸币大幅贬值之前,纸钞与实物货币都可以互相兑换。比如一贯交子能换一贯铁钱,或一贯钞可兑一两银。】

【秦念:而你朝却没有任何准备金,仅以律法禁止百姓用宝钞兑换金银——你这个行为跟白鹿皮币的唯一区别,那就是刘彻抢劫的是诸侯王,而你的抢劫对象是百姓。】

【刘彻:?】

【朱元璋:……】

【刘秀:何谓纸钞?】

刘秀敏锐地发觉“纸钞”的特殊。

明朝之前的朝代,竟然可以用“纸”来兑换金银?

月前秦念因科举制道出造纸术与印刷术,现在还没造出来。

但刘秀看得出纸张远比布帛廉价。

用廉价的纸钞兑换钱?

【秦念:纸钞起源于某朝的交子。】

【秦念:赵匡胤。】

【赵匡胤:朕并不知交子为何物……是后人所为?】

赵匡胤先是一愣,又很快反应过来。

是了。

秦念此前说“过往朝代”“交子”“钞”,这显然是指明朝之前有两朝使用纸钞。

明朝之前,就是宋元。

【秦念:正是。】

秦念没打算解释交子的来龙去脉,毕竟没什么意义,还有可能会违反规则二。

不如直接科普纸钞的正确用法,修正坑民的大明宝钞。

【秦念:以国家信誉作保,国库准备足够的金银铜钱,发行标注数额的特制纸钞。比如一张纸钞上标注百铜,百姓就可持该纸币在官府兑换百铜。】

朱元璋再次愣住。

“以国家信誉作保”。

如今大明宝钞贬值八成,难道这是意味着大明的信誉贬值了八成?

【刘彻:依你所言,倘若标注万金?】

第118章

【秦念:那它就值万金, 可向官府兑换万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