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遥远不远 第72节(3 / 3)

来,包括这个武汉的项目,叶道生说:“这个你得问商珂。”

隔天叶道生收到高端临床监测器械那家公司创始人发过来的一条信息问能不能聘请姚远当顾问,姚远没有合适的名片也没有留联系方式,信息发给了叶道生,叶道生把信息给姚远看,姚远说:“我考虑一下。”

叶道生又收到一条商珂的信息问:“武汉的项目怎么样?”

叶道生昏倒,商珂什么时候主动关心过他看得项目怎么样,知道他关心什么,偏偏不告诉他,东拉西扯,“先看了那个医疗器械项目,这个项目的业务团队从安影医疗跳槽过来,安影医疗现在是行业内的黄埔军校啊,两位创始人非常热情,也是计算机博士,这帮人脑子太好使了。”

商珂一看全是废话,没有一点有效信息,“滚!”

叶道生:“……”

商珂这种态度就别怪叶道生不客气了,给姚远八卦了不少商珂小时候的事。

商珂非常讨厌英语,找各种理由不做作业,一会儿本子丢了一会儿生病了,被英语老师投诉得不行,李群飞耳提面命逼着商珂做作业,商珂没办法只好花钱让人在学校做完,做完的作业往李群飞女士面前一放。

李群飞还不知道商珂的伎俩骂他,“我看你考试怎么办?!”

商珂平时英语成绩很一般,一到期中期末等大考试成绩就很好。

英语老师怀疑他作弊,把卷子扣下调了监控什么都没查出来,气得火冒三丈,这不是耍他吗?打电话让家长过来。

李群飞工作忙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去学校,英语老师沉默着把试卷递给她,李群飞一看这成绩不是很好吗?

看着英语老师黑如锅底的脸,明显是不满意,李群飞只好问:“这成绩有什么问题吗?”

英语老师说:“他能考出这成绩吗?”

这句话李群飞就不爱听了,冷了脸没说话。

英语老师脸更冷,“我不知道他用什么办法考出来,他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校风校纪,要是每个学生都像他一样自己搞一套,学校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负面的的影响。”

李群飞不知道商珂怎么违反校风校纪,也不知道怎么对其他同学产生负面影响,英语老师说的话她一句都不同意,回来就要给商珂转学。

商珂在学校里跟同学关系很好不愿意转学,他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搞定,后来英语老师再也没找过李群飞。

姚远好奇地问,“他是怎么考出高分的?”

叶道生说:“他说有规律看选项能猜到答案加上运气好。”

姚远想了想,同个出题者看多套试卷之后确实可以找到规律。

八卦完开始干正事,看硬科技行业项目,硬科技行业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准入门槛高,创业者主要是两类背景,一类是高校工科博士,一类是行业内资深人士。

不同创业者选择的发展路径差异很大,有拿到钱再创业的创业者,把原来公司的技术带出来换个包装,抢老东家的客户,这种项目业务增长很快,后继乏力,创始人没有那种为了理想和信仰全力以赴的狠劲。

也有踏踏实实研发打磨产品,创始人有产品精神,团队踏实接地气,客户切换新技术导致市场规模日益缩小,商业价值上不去,舍不得放弃产品拿自己钱干熬的创业者,有一意孤行的勇气,奈何大趋势不在。

姚远和叶道生这次做投资项目尽调还发现了两个造假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海外技术大牛组建的团队,介绍说可以带来领域内的巨大技术突破,拿了不少国家级项目和补贴支持,回来的初心是报效祖国。

姚远问叶道生有没有做过海外背景调查,回国创业的团队面临技术所有权方面的挑战,硬科技赛道公司不要妄想中美两边拿钱。尤其是从美国大厂跳槽出来的团队,所有技术都属于原雇主,直接拿过来创业不仅有道德上的问题还有法律上的问题。

徐汀乔公司属于特例,博士毕业直接创业也没有拿过美国地方的融资。叶道生听了让人去做海外背景调查,这一查才发现创始人从原公司跳槽出来在当地创业被国家机构处罚混不下去才回到国内。

第二个造假项目是智能制造核心工业部件项目,也是自主研发,团队背景不错,有较好的业务增长性,有达到一定体量的产业逻辑基础,主要订单来自一家制造业大厂。

姚远一看这家制造业大厂就是华达集团。在做团队访谈的时候叶道生就觉得不太对劲,问到业务细节,高管团队的口径很一致,不知道,不清楚,没管这么细,这属于保密信息,总之不正面回答问题,双方聊得很辛苦。叶道生问他们要华达集团的供应商代码,给出来的的代码姚远看了一眼,假的。

姚远这么高频率的接触项目和创始人之后发现理想信仰可以包装,技术能力财务数据可以造假,讲故事玩概念贴标签一样能拿到融资,看项目的过程就像剥洋葱,剥到最后发现什么也没有,还会流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