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在中医界非常普遍,毕竟解放前是没有中医药大学的,都是师傅带徒弟模式。
解放后才开始新建全国第一家中医医院--首都中医院。
随后为了全国卫生大发展,面对医学人才的匮乏,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所以国家才正式在大学设立了中医专业,系统培养中医人才。
潘晔就属于这批学生,将来也称之为“学院派”。
几十年后,学院派因为有文凭,再加上抱团,迅速成为了各大医院的领导层,然后把“师承派”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反客为主,成为了主流中医。
师承中医反而成为了非主流。
师随中医医师因为没有系统学过大学课本知识,连“执业中医师资格证”很难考不出来的,没有这本证,营业执照也没办法批出来。
所以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地区都把师承中医粗暴归为“非法行医”,彻底断了传承。
可正是这批只在大学学了几年中医的“学院派”,顶多只能算中医的半吊子,其实他们没掌握中医各个流派的真正核心技术和秘方。
从医术的角度讲,哪里比得过从小就跟在师父身边,拜师学医十几二十年才能出山的“师承派”?
都说中医的没落是因为西医打压,其实大学的中医教育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像林苦参做为教授去大学里讲课,他讲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顶多再讲一些临床小技巧,但真正的岭南派核心医术他是不可能讲的。
同样的,其他兼职大学教授的中医师们,他们也是有所保留,不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全盘托出。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个病人药方都不同,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病情来调整用法用量。
可医学生属于批量生产,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再加上没有学到核心技术,其实就是先天不足。
这批人成为了中医主流,垄断了话语权,中医不没落才怪。
第180章 大专文凭搞到手
林三七安全,他沈国明就安全。
林三七要是通敌,那他沈国明简单点是失察之责,复杂点有同谋的嫌疑。
所以对于沈院长来说,替林三七洗白,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这样也省去了他的麻烦。
关键是沈院长也不认为林三七是啥特务,如果他真是特务,那他做事也太高调了,真正的特务都恨不得苟起来不被人发现,是单位里最不显眼的那一个。
林三七这样的愣头青顶多就是个投机倒把份子,也不算什么严重错误,所以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了。
至于将来林三七真出事被抓了,档案上没有那10年的细则也很好解释,那就是林家人骗了医院,骗了领导,医院顶多就是没有仔细核查,能算什么严重错误?
金荣华校长放下档案,心里有底了,笑呵呵说道:
“老沈你这家伙就会给我出难题,小林同志是吧,不错不错,年纪轻轻就要升科级,学历文凭是少不了呀,对了,你现在能独立坐诊了吗?”
金校长还是有意试探一下,不要到时文凭给了,结果对方啥都不懂,那就尴尬了。
林三七知道这时候不能谦虚,赶紧自吹道:
“我不但跟父亲学了中医知识,另外还自学了西医,简单的手术都能做。”
“噢,手术都能做?”
金校长有点吃惊,旁边的沈院长拿出几封表扬信显摆道:
“老金,来,给你看看,这是今年林三七同志收到的表扬信,这封是西安的,当时林三七在火车上抢救了一个心跳呼吸骤停的女孩,事后家长写来的。”
金校长重新又戴上眼睛,仔仔细细看了起来,嘴里还问道:
“心跳呼吸都没了?火车上?救活了?”
林三七老老实实回答道:“救活了。”
沈院长不屑地骂道:
“你这不是废话嘛,没救活人家会给林三七发表扬信?还是寄到单位的。还有第二封你瞧,是清海省人民医院寄来的,林三七帮他们主刀抢救了一个宫外孕产妇,你说牛不牛?”
金校长更惊了:“宫外孕?我的天,又救活了?”
林三七已经有些尴尬了,年轻人对吹牛这事有些心虚:“对,救,救活了,还是他们院长的儿媳妇。”
沈院长继续得意洋洋把第三封电报递给了金校长:
“闹,这封表扬信可还热乎着呢,林三七同志在广栖出差途中,发现当地出现了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抗起了抗疫大旗,主持了这次医疗小组组长工作,这是当地政府发来的表扬公函。”
金荣华校长一封信仔细看下去,不停地点头。
“好好好,果然是名门之后,医术高明呀,尤其是中西医都能上,这绝对是人才啊。林三七同志,我看你索性脱产来念个正经医科文凭吧,将来连协和医院都能去得。”
还没等林三七回答,沈院长就不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