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可谁叫林三七是“大院子弟”呢,有面子。
“赵师傅,多少钱?”
“一斤二两粮票,再给4角钱就成。”
“得嘞,谢谢您,回见。”
从饭店里出来,两个小朋友在幸福地打着饱嗝,林三七则有点发愁了,为啥?他的粮票越来越少了。
之前5斤粮票,两顿早餐下来,现在只剩2斤多。
就林三七这大手大脚的花法,这点粮票显然支撑不了多久,如果去大饭店估计一顿饭就给造没了。
可是要去哪里搞到粮票,这是比较头痛的事情。
林三七已经在黑市观察过了,真正拿粮票肉票出来交易的不多,现在吃饭是最最紧要的。
相反什么自行车票、手表票、收音机票到是挺多,不过人家也不肯换钱,只答应换粮票或粮食,主要还是为了一口吃的。
林三七不缺吃的,时空门里面的粮食够他全村开席了。
他是馋,因为他通过看记录片,知道1959年是传统餐饮最后辉煌的时代,因为这时候还有公私合营,那些大师手艺没落下。
其实传统餐饮跟中医一样,中间的传承是有断代的。
传统烹饪是非常讲究师傅领进门的,你一个小厨师自己对照着书本学,能学到几成本领?
比如说盐少许,少许是多少?
再比如炸至7分熟,7分是咋样的?
这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真本领,都是人家大师傅悟了几十年得出的经验,不是靠你看几天书学得会的。
所以林三七准备抓紧时间赶紧去吃一圈,比如老bj著名的八大楼八大居八大堂八大斋。
“八大堂”是:惠丰堂、聚贤堂、福寿堂、云福堂、会贤堂、福庆堂、庆和堂、同和堂。
“八大楼”是:东兴楼、正阳楼、鸿兴楼、泰丰楼、致美楼、新丰楼、安福楼、春华楼。
“八大居”是:砂锅居、天兴居、鼎和居、广和居、义盛居、同和居、天然居、会仙居。
“八大春”是:上林春、鹿鸣春、庆林春、淮阳春、新陆春、大陆春、同春园、春园。
这么多老字号传统餐饮店,最后多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非常可惜。
就比如八大楼,2023年最后就剩下了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
其他的比如以饺子闻名的鸿兴楼、当年因涮羊肉和东来顺齐名的正阳楼、八大楼中唯一的江浙菜馆春华楼等都已经消失了。
不要等失去了才珍惜,必须趁现在有机会都去吃个遍。
就在林三七想着怎么弄粮票的时候,两个小朋友又开始在晃手了:
“小叔,伱看那边有卖汽水的……”
林三七定睛一看,街道供销社门口摆着一溜汽水,桔黄色特别醒目,这年代的奢侈品零食--北冰洋汽水。
林三七也不以为意,“想喝汽水不?”
两个小朋友连连点头:“想~~~”
“想喝走,小叔给你们买,再不喝估计也喝不到了,这贼老天。”
第72章 送去抗结核药物
早上的四九城还不算太热,林三七带着两个吃饱喝足的侄子侄女,沿着张自忠路一路往东,来到了海运仓。
三人刚走进北门仓胡同,就看到潘晔正端着一个搪瓷痰盂从对面走过来。
这似乎是四九城胡同里老百姓早上最日常的事情,家里又没抽水马桶,每天一大早都得端着痰盂马桶尿壶去公共厕所倒掉。
可别嫌弃屎尿屁臭,这可是好东西,这个是郊区吧?的农民进城掏粪那都是需要“票”的。
是的没看错,“掏粪票”,一张几分几毛钱,要交给居委会的,居委会才允许农民运回村里当肥料,否则不给你。
甚至不少村与村之间的农民为了抢粪还能打进来。
别人当宝贝,但对于现代社会过来的林三七却非常不适应。
你能想你毛晓彤端着尿盆的样子吗?这不是破坏女神在心目中的形象嘛,偶像包袱要不要了?
当年王天后在胡同口端着屎盆子的照片几十年后还能在网上搜得到,可见影响力之大。
就在林三七想着要不要回避的时候,那边潘晔却首先发现了他,声音中有点欣喜:
“林三七?你这么早过来了呀?”
刚要快走几步,潘晔这才发现自己手里端個啥,于是赶紧放到路边,脸红得恨不得找条缝钻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