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卢行歧对跨海大桥存疑,不知如今亲眼看到,会不会跟1896年李鸿章访美,看到高楼大厦时的那般震撼和难以言表。
他的背影遗世独立,透露着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无奈,他此时,会是什么思绪呢?
闫禀玉回身坐回座位,蓦然起了一丝共情的情绪,不知是为历史,还是为卢行歧。
下龙门大桥,就快到龙门港镇了,闫禀玉倾身向前面车座,问出租师傅哪里能租到晚上夜游七十二泾的船。
七十二泾水道复杂,红树林夜晚森然,司机驾车多年,遇到过许多想去冒险的游客,他扶着方向盘细心回答:“你要是白天来坐游船,就从七十二泾码头登船,但是夜晚只有龙门港镇的蚝农才会出海。现在就想夜游的话,我载你到马路头的进港航道,那边上停靠着许多蚝农的船,你可以去询问愿不愿意带你出海。”
闫禀玉听了,点点头,跟司机道谢。
出租车驶下桥,开了几分钟到达进港口,就是所谓的马路头。
四周黑黢黢无人影,唯有航道两岸和灯塔的光。
闫禀玉付车费,下了车。
司机降车窗,探头出来叮嘱:“虽说现在世道安全了,但大半夜的,你一个小姑娘还是小心点好。如果真有什么事,靠岸相望的那幢楼是景点将军楼,里头有管理人员,你只管去求助。”
顺着司机所指方向,闫禀玉打眼远望,十几米的距离外有座坡,坡顶确有一幢楼:三层楼高度带阁楼,外延人字楼梯可直上二层,每层楼外连廊连结,阳台巧砌成半圆拱状,寥落的灯光从里渗出。
原来那就是将军楼,是民国八属军副指挥申葆藩在1919年修建的,因位处龙门最高点,可观测到潮汐和四方海面,楼顶四角阁楼便是炮楼,居住与防卫属性一体。
闫禀玉再次道谢。
出租车开走了,卢行歧也现身了。
他站在闫禀玉身旁,循着她的目光方位望过去,轻声道:“楼顶四角设有炮台。”
闫禀玉转过视线,暗夜中卢行歧眉色深沉,她问:“炮台怎么了?”
卢行歧没立即回,而是收回目光,放在进港航道上。
闫禀玉暗地嘀咕,又开始装神秘了。不远处有渔船灯火,她正欲过去,不料卢行歧倏然出声。
“龙门岛扼守猫尾海通往外海的水道,是进出钦州城的水上门户,顺治和康熙年间,郑成功抗清多次从海路攻占龙门岛,由龙门岛登入,攻打钦州城。那楼名曰将军楼,位处最高地,略有风水学通天点烛之势,楼前群岛似兵卒,四面炮台视野宽广,有守有攻,筑建之人倒有几分真本事。”
卢行歧说的猫尾海,是茅尾海的旧称,闫禀玉忽而明白了他情绪的变化。清末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缺的是硬骨头和这样的冷兵器。
“是可攻可守,不过那将军楼是民国所建,跟清朝扯不上关系。解放战争后,这里曾是驻龙门港海军司令部,与越南隔海对峙,后又改为海军招待所,再之后我国与越南边邻关系缓和,海军撤走,留下这里成为一处景点。”
闫禀玉说着,返身走向亮灯的渔船,卢行歧悄无声息地跟随,表情琢磨。
她犹豫了下,多嘴解释:“解放战争你知道吗?清朝灭亡后,经过军阀割据的民国时期,再之后日军侵华,到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真正的民主时代到来了。”
卢行歧微微愕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闫禀玉所述的历史,还是懵懂于新时代的词语。
“妹妹仔,你在同谁讲话?”
船主人正巧出船仓解缆绳,听闻人声,只见一名女生正走朝这边走来。此时近十一点,岸无行人,他狐疑开口。
“没呢,我在、在自言自语。”闫禀玉回答,一转眼,卢行歧又消失了。
第13章 幻瘴
船是那种驾驶位露天,中央带个隔间大船仓的小型渔船。船家穿着浆洗多次松垮泛白的短袖汗衫,昏暗灯光下,仍可见发丝斑白,估摸着得有六十岁年纪了。一眼最大的记忆点是那双耳朵,型长而高于眉。
钦州一带讲白话,本地老人讲普通话都带白话,就像南宁本地普通话夹壮一样。船家的口音也如此,称呼小女生为妹妹仔。
闫禀玉见状快步过去,询问:“阿伯,你是不是要出海啊?”
近了,船家打量闫禀的玉面容和脚底——容光焕发,脚踏实地,确是人。
“夜了,妹妹仔赶快回家,别在这玩。”船家收绳准备出发,不意多言。
闫禀玉不肯轻易放过机会,船靠岸边,她伸脚自作主张地踏了过去,船身登时一阵摇晃。
“诶你——!怎么回事?”船家惊讶道。
站稳身后,闫禀玉厚脸皮地笑道:“阿伯,你是不是要出海?就带带我吧,多少船费我给,听说晚上的七十二泾很是神秘美丽呢,难得来一次,不去见识见识可惜了。”
船家板起脸,“真是乱来,晚上水道危险,你们这些游客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