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娜图娜是今年的戛纳评委,她没有直接出面,但是图娜导演也来了法国,约了一下大家吃饭。
定的是法国餐厅,还好还好。
法国菜还是比较好吃的,图娜导演的饮食品味有一点糟糕,克里斯蒂娜长期节食,不至于不给孩子吃饭,但家里的饭菜都是少油少盐健康饭、水煮鸡胸肉什么的。
可怜图娜导演,从小吃白人饭长大,身为华裔都没怎么吃过好吃中餐,养成了可怕的美食品味。
“我看完了你发我的剧本。”图娜导演突然对盛高野说,“我建议你下一部就别出国了。”
盛高野表情不怎么高兴,但是认同的,他紧皱眉头微微颔首:“早有预料。”
赵珺看看图娜导演,又看看盛高野,很懵。
什么剧本?
第三部 ?
就写出来了?
这不像盛高野啊!
“不打算改?”图娜导演问,“克里斯蒂娜说本来评委会想让你修改《小野》的结局,你拒绝了。本来改了也许可以拿个奖。”
“没必要。”盛高野果断地拒绝,“我不需要。”
谷熙见气氛有点僵持,笑着打圆场:“一顿饱还是顿顿饱我们要分清楚。”
赵珺还是很懵,没搞清楚什么意思。
但从“大人”们接下来的聊天里她大概明白了。
不管是戛纳还是威尼斯电影节都是国外奖项,多少有点政治立场偏向。
外国电影当然更容易拿奖,如果是华国的电影,年代片,讲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时候的电影也能拿奖,如果表现出来华国人民生活的太好的那种就难了。
《横冲直撞》拿奖了,它讲述的是残疾人在华国的生存困境,电影里的警察肯定是好人,但硬要套,姐妹两个的确是被警察撵着追。也确实有人因为“把警察当反派”来举报这部电影。
当然肯定没有举报成功就是了。
《昭昭》也拿奖了,它是个开放式的结局,而且国内稍微改动了一下结尾的氛围,让人感觉更有希望昭昭和妈妈逃出去了;国外版本就冷酷无情一点,对逃跑失败的暗示更浓。
这就非常符合“年代片”“主角惨”“社会问题”这样的议题了。
《小野》的前面一段还是挺符合获奖偏向的,尤其是到了春分和小野两个人去找母亲和找女儿失败的地方,如果就到这里打住,那可太适合拿奖了!
把希望打破不是比一开始就惨惨的更让人绝望吗?
可是盛高野拒绝了,他就是要加上“春分和小野一起离开,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结局。
《昭昭》系列的第三部 叫《蔓蔓》,盛高野应该是至少把大纲写完了,赵珺听一耳朵,有点像是支教老师帮被拐以后还没来得及被卖就被警察救了的蔓蔓找妈妈这样的剧情,这样的话剧情太正面了,有点主旋律,基本上是没希望拿到国外的奖项。
导演都放弃了赵珺也没必要执着,能拿奖当然更好,但她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数的,没戏!一味迎合外国佬没必要。
赵珺听着聊天,自己拼凑了一下《蔓蔓》的剧情,总感觉盛高野在从文艺片领域向商业片发展。
《昭昭》是纯文艺片,有点枯燥,不是很喜欢电影的普通观众会有点坐不住;《小野》有趣得多,从头到尾有故事能串下来,当做是情感电影的话会挺好看的;至于《蔓蔓》,赵珺怎么越听越像是悬疑电影了?
推理片?
盛高野拍感情线的能力很强,但拍剧情弱得多。
他的剧本从毕业作开始就有点不讲逻辑太戏剧了,什么被富二代欺骗怀孕的女生攮死富二代之后成了美国偶像著名作家,走向非常突兀,剧情十分放飞。
他真的能拍好推理片吗?
赵珺对此保持怀疑。
第48章 13岁,你想吃豉汁排骨……
既然国外走不通那就走国内,盛高野拿着《小野》回国报名了一堆的电影节,时不时就呼唤赵珺去参加宣传。
快要期末考试了,赵珺也乐得不要去学校参加复习,在跑行程的时候靠家教补习。
虽然都是学习,但学校里面的氛围有点太紧张了,很容易让人不自觉就被感染,拼命写卷子。
多写点题目是没错的,但效率不高。家教针对查缺补漏的效果比单纯做卷子要高多了。
《小野》之前已经同步送审了,所以一回国就可以准备档期,赶在六一儿童节上映了,这个节日放这种题材的电影,总觉得有点怪。
但盛高野好像是找人算了,随他吧,说不定有用呢。
首映的前几天,赵珺让舒晴联系了一下在她演话剧的时候来看了首映的粉丝,给她们送了几张沪城首映的票。
因为剧情背景是在南方粤省,所以《小野》的首映放在了深市,首映当天来了超多港岛狗仔,盛高野和方兰箐被长枪短炮的摄像头围堵。
“方太,今次电影在ita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