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65节(2 / 3)

那嫌贵的病人听了他们讲的这些之后才隐隐有些后悔,不过已经没号了,也只能作罢。

钱关山听说了这事儿之后特意去问张仲景:“张大夫怎么忽然想着要去医院了?”

之前省城中医院邀请他去坐诊,他都拒绝了。

张仲景坦诚相告:“我想要去研究传统医学对疫病是否有抑制和治愈作用,又不想离开清河古镇,因此便想与县医院先打好关系。”

钱关山哑然失笑,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他主动说:“张大夫有这个想法的话,我可以找人问问清河市或者是省城那边的疫病研究所。不过没有疫情时,他们主要也只是做一个基础研究和防控宣传的工作。”

张仲景当然乐意,连忙道谢。

他也知道钱关山的心思,去县人民医院出诊的时候就带上了钱博江。钱博江是个聪明孩子,的确是能帮上很多忙。

和他们一起去的还有高公明高太医,他每个礼拜一的上午都要去一趟县人民医院的康复科,为陈李芳扎针,再观察她的复健情况。

高公明的针灸术的确是极佳,在患者群里口碑飙升,如今他的号也是越来越难挂了。

他到了医院之后,正巧遇到周院长站在门诊楼面前满面春风迎接张仲景,寒暄了几句后,周院长看着高公明两眼放光:

“高大夫,我们医院也是有针灸科的嘛……”

他原本对这位高大夫印象不深,是那次听康复科主任讲起来,说一个瘫痪病人在他的针灸刺激下配合复健,恢复的效果非常好。他这才意识到居然有这么一颗明珠脱离了自己的视线之外,那怎么可以?!

于是这段时间,高公明过来的时候几乎都能偶遇他。

高公明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淡然一笑:“在下闲云野鹤惯了,院长厚爱,只能心领了。”

他在太医院就已经待够了,清河古镇这样人事简单的小医馆最适合现在的他。

周院长心里叹了一声,嘀咕着清河古镇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找来这些厉害的中医大夫,而且一个个都忠心得很,挖都挖不动。

高公明和他们分别后径直去了康复科。

陈李芳已经在里面等着了。

每周一的上午,陈阿婆会委托邻居刘桂香送她过来,她自己完全没时间,全身心扑在了自己的小店上。

“高医生。”陈李芳看见高公明过来,恭恭敬敬喊了一声。

她对高公明很是感激。

高公明点点头,问了一下她最近的情况,然后就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金针来,让医护将陈李芳摆好姿势,开始为她扎针。不知不觉,身边已经围了不少人,有康复科的,也有从针灸科闻讯而来的。

不过大家都很懂规矩,并未出声。既如此,高公明也没有不让他们看,偶尔心情好了还会讲解一二。

几位医生在咬耳朵:

“这已经是第八次针灸了吧?”

“对。前两次,病人的踝关节就出现了一个很明确的背屈动作,自主活动。”

“那很牛逼了,这么短时间。”

“是啊,所以我们主任打算今天给她用站立床。”

“好了,要开始了。”

所有人立刻收声,开始认真看过去。

高公明手法沉稳,金针在他指间仿佛有了灵性,精准地刺入陈李芳腰骶及下肢的关键穴位。他一边运针,一边低声询问陈李芳腿部及足部的感觉,时而轻捻慢提以激发经气,时而辅以温热的艾绒悬灸于特定穴位温通经脉。

整个治疗室内,除了艾烟袅袅升起的细微声响和他偶尔的低声讲解,一片肃静。

今天的治疗似乎格外顺利,陈李芳反馈下肢的感觉比以往更清晰,甚至能隐约感受到艾灸带来的温热在经络中流动的路径。高公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针灸结束,他仔细收针。

“好了,”高公明对一旁的康复治疗师示意,“今日气机通畅,经络响应不错。”

康复科主任和几位治疗师闻言,眼中都亮起了期待的光芒:“那咱们今天就上站立床。”

陈李芳本来只是由一个普通的康复治疗师负责,但这几次已经变成主任全盘接手了。他们立刻行动起来,熟练地将陈李芳转移到站立床旁。这是她第一次正式进行站立训练。

“陈姐,别紧张,我们慢慢来。我们先从15度开始,感觉一下。” 一位治疗师轻声安抚着。

随着控制按钮被按下,站立床开始缓缓抬升角度。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陈李芳身上,尤其是她的血压、心率和面部表情。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瘫痪患者,初次站立最大的风险之一是体位性低血压。

站立床角度调到了30度,陈李芳反应正常。

主任沉吟一下:“调到45度。”

陈李芳反应依然正常。

所有人都兴奋地互看了一眼,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主任咬咬牙:“尝试一下60度。”

这是一个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