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八十年代胡同里 第1节(2 / 2)

了问:“您中午带来顺哪儿溜达去?”

刘银凤:“新开了个卖什么灌汤包的店,我跟你秀娟阿姨去尝尝。”

又道:“哟,你中午回来啦?”

罗雁嗯一声,跟她讲碰见周维方的事,顺便提起做衣服。

刘银凤答应得挺快,念叨着:“送两套就寒碜了,按理是舅舅们都要送的,但我估计一平二亮也指望不上。四套不好听,我看六套最好。”

六套衣服?罗雁:“就一小孩儿要穿这么多呀,长得挺快的,都浪费了。”

浪费什么,刘银凤:“喝奶的一天不得尿五回,换八套都是少的了。”

这么多,罗雁:“那您得做多久啊?累的话就算了。”

刘银凤四十过半,现在孩子也不怎么用操心,一天的也就里里外外这点事:“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罗雁:“那怎么能叫闲着,三天一小扫五天一大扫,不都是活儿嘛。”

冲这话,刘银凤浑身都有劲。

她拍拍手翻柜子:“我记得家里还有几块蓝布来着。”

罗雁:“里屋不是有粉的,您上回给我做衣服剩的,没事,回头让周维方报销。”

这年头当然是蓝布最便宜,但刘银凤可不是图省钱。

她顺势拍拍沙发让女儿坐下来:“咱家对你跟哥哥是一视同仁,别人家不是。妈今天教你一件事,知道你肯定不高兴,但得听我的。以后上班,同事要是怀孕,一猜男女,你就说准是男孩。送礼呢,也挑些男孩的颜色。”

罗雁确实不高兴:“生女孩怎么了,这些人真讨厌。”

世道如此,刘银凤拍拍女儿的手:“雁雁,现在是计划生育了,你以后肯定进单位,别人怎么想我不管,他周维方的思想得给我端正了。”

罗雁:“我们没聊过这个。”

刘银凤:“聊什么,男人哄人的时候摘星星摘月亮的,你得看态度才知道。”

态度?罗雁眼睛稍微一转:“现在没看出什么不对的。”

日久见人心,刘银凤:“不急,你毕业再说。”

且有两三年呢,总不能装这么久。

也是,罗雁手绕着头发玩:“反正我喜欢女孩。”

她压低声音跟妈妈分享:“男孩,我看十成一个周维方,那我天都塌了。”

到底还是看准了这个人的,刘银凤揶揄道:“我看你挺能拿捏他的。”

那拿捏跟拿捏又不一样,罗雁:“那将来也在儿子面前哭?不够丢人的。”

刘银凤吓唬她:“那女儿跟你抱头哭呢?”

罗雁还挺乐观:“我俩一块丢人,等于都不丢人。”

这孩子,刘银凤真是想象不出来女儿将来为人母的样子:“日子还真是一眨眼就过去了。”

如她所说,时间快得真是一眨眼。

1981年的春节,是罗雁长大后出门最多的一个寒假。她隔三差五去约会,在学习上也没放松,尤其在英语上对自己高强度要求。

没有辜负她的努力,新学期的口语班录取名单她排第一个。

其实她在成绩上向来名列前茅,但能拿第一这件事实在始料未及,倒是大大鼓舞她的积极性,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都没有丝毫懈怠。

她在学习和爱情上都双丰收,周维方是在爱情和事业上齐头并进。

1981年水果店生意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雇工人数这一条仍旧是有明确规定。但从1982年的政策全面开放后,他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扩张,一年多的时间里水果店的数量从3变成了9。

罗鸿的进度和他一样是乘以3,不过大家的底数不一样,他看出学生们的生意好做,另外两家分店的选址都在大学门口。

店开得多请了人,他的日子也悠闲许多,又有和发小们打打牌喝喝酒的闲情逸致。

家里靠着儿子还了换房子时欠下的债,父母也不像别的家长气短一茬,可看他过得挺开心的,一时半会不好老催婚,只是时不时仍要提两句:“趁我们还年轻。”

1983年的五一,就是说这句话的日子。

--

这一天是法定节假日,罗雁不用上课,不过她照常早起,在院子逗黄来顺玩,跟给菜地拔杂草的爸爸闲聊。

罗新民:“今天打算去哪玩?”

“我跟会芳要去大剧院看戏。”

“我以为你是要跟三方出去?”

“他今天有个婚礼,说是给他供水果的大叔娶媳妇,住通州呢,这会估摸都在路上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