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八十年代胡同里 第166节(2 / 2)

,平常基本用的都是高沫。

罗雁一听,举着自己的搪瓷杯靠近:“爸,我也要一点。”

这么一说,刘银凤跟风:“我也尝尝。”

一家三口大早上的用茶水干杯,搞得刚起床的罗鸿不明所以道:“这是干嘛?”

罗雁解释一句,咕咚咕咚把剩下的喝了,抿抿嘴:“还有点甜呢。”

罗鸿路过妹妹的时候阴阳怪气:“茶甜还是心里甜?”

罗雁给他一拳,回过头看父母都盯着自己瞧,眨眨无辜的大眼睛。

不说就不说吧,总归是儿女大了不由人,夫妻俩只是很默契地放下杯子,寻思这茶喝着也一般嘛。

-

作者有话说:嘿嘿,我今天肯定能更1w+

周末快乐!

第121章

女儿的追求者犹如过江之鲫, 父母向来知道。

只是他们一般不太干涉儿女的选择和想法,除非是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仿佛看出一点苗头也不说, 倒是掉转枪头朝儿子,说:“你徐阿姨要给你介绍对象,去不去?”

罗鸿坐下来吃早饭, 漫不经心道:“不去。”

刘银凤不走这个过场不死心,走了更是心死,嘀咕道:“从小也没见你跟哪个女孩走得近, 我这生的是儿子吧。”

还跟女孩走得近?托妹妹这个爱哭鬼的福,罗鸿一直觉得小姑娘是世界上最难缠的生物, 自己一母同胞的撂不开手没办法, 怎么可能还上赶着找麻烦。

等他该到情窦初开的年纪,就坐上火车去陕北。

插队那些年, 父母在信中屡屡反复叮嘱他千万不要在当地找对象, 说将来时机合适总会把他弄回家的。

有这种大前提在,罗鸿哪敢对谁动心示好,毕竟他连自己的未来都暂时无法确定地掌握在手上。

回城之后,罗鸿在自行车厂上班,虽然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自觉还不到能撑起一个家的程度,对相亲这件事一直兴致不高, 说:“妈,其实这个吧得怨您跟我爸。”

这叫什么话,刘银凤:“你结婚我们可是要出钱出力的。”

连罗新民也看儿子,心想我倒要看看你能编出点什么。

罗鸿:“您看咱们一家四口是不是特别的和和美美。我总结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您跟我爸感情太好, 从来不吵架。可我现在店里这么忙,有时间就愿意出去玩歇一歇,结婚我肯定得在家陪老婆孩子,但那样我不乐意,我不陪,老婆就有意见,您说是不是得吵。那夫妻吵架,孩子能健康快乐长大吗?”

他一串话说完不给父母接茬的气口,继续说:“您跟我爸这榜样立得太好了,我要不是咱老罗家的种,跟别的男人似的下班就去喝酒打牌,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丢给媳妇老娘,这婚也挺好结的。但我做不到,所以是不是怨你们?”

叫儿子这么一说,刘银凤居然觉得有道理,她几度欲言又止,愣是没有想到反驳的角度,更别提罗新民了。

夫妻俩相视而笑,无奈道:“你这高帽戴的,以后都不好意思催你了。”

本来就不该催,罗鸿:“等我觉得自己适合的时候,会结的。”

为人父母的,无论孩子几岁总当他们还小。

刘银凤平常也嫌儿子不够成熟稳重,这会说:“讲这几句倒是挺爷们。”

罗新民用力拍拍儿子的肩,视线正好扫到手表,说:“我再不走要迟到了。”

他急着走,剩下的一家三口都不着急。

刘银凤趁机给女儿做教育:“哥哥这几句话都是对的,有的男人处对象合适,结婚也能过,但将来有孩子未必是个好爹。”

罗雁若有所思点点头,冲哥哥竖起大拇指。

罗鸿双手往上抬一抬空气:“这种时候不是应该有掌声和欢呼吗?”

给他尾巴翘的,刘银凤拍两下手,拾掇着空碗筷,说:“晚上炖排骨,让妹妹给你送过去。”

罗鸿点单:“我好几天没吃点绿的了。”

妹妹一放假,他早晚两顿饭吃得非常凑合,加上觉得在外头花钱吃炒蔬菜非常的不划算,连着几天摄入的唯一能算菜的就是饺子里的胡萝卜馅,但那也不是绿的。

些许小事,刘银凤当然满足:“行,给你拍个黄瓜,不然过去都蔫巴了。”

她要忙活的岂止一日三餐,进厨房开启一整天的家务。

罗鸿喝掉最后一口粥去店里,临走前看妹妹还坐在餐桌前,问:“你今天不用写作业。”

罗雁:“资料搜集得差不多,我今天把初稿写了。”

初稿的意思是,这玩意还会有好几版。

罗鸿心想这大学果然也不是人人都能上的,啧啧摇头出门。

罗雁对着哥哥的背影扮个鬼脸,甩着辫子回房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