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第51节(3 / 4)

卫门禁的都虞候神色尴尬,皇帝自然由诸班直守卫,但今日先举行雩礼,又临幸安济坊,一些事宜要和开封府协同,云济是开封军巡左使领到罗汉堂的,他也没有多问。

“蔡御史!”王旭就守在殿门之外,见蔡确为难云济,急急进门拜过皇帝,继而解释道,“近日连发大案,皆和安济坊密切相关,云司历洞悉案情,臣特请他来为官家和诸公解惑。”

蔡确用鼻子冷哼一声:“先是一位郑门监,又来一位云司历,开封府都是靠外人办案的吗?”

开封权知府孙永脸色难看,狠狠瞪了王旭一眼。他身为王旭的上司,自然知道云济是王旭的义子。这次让云济挤进祖师殿,全是王旭私做主张,连带开封府被御史指桑骂槐,冷嘲热讽一番,孙大尹岂能不恼?

“云司历虽任职司天监,但和这几桩案子当事者都相识,对案情最了解不过,下官保荐他破解诸案……”

“你保荐?拿什么保荐?”身为御史,蔡确时时摆着一副铁面无私的冷脸,连宰执也敢斥责,王旭这等小官更不被放在眼里,“上次开封府兴师动众,说要揭开貔貅夺粮的秘密,结果只是一介门监哗众取宠。这次老调重弹,竟当着官家的面又推出个司历来破案,还嫌笑话闹得不够?”

孙永黑着一张脸,沉声道:“王巡使,且先带云司历下去,办案是开封府分内之事,不劳他人大驾。”

众目睽睽之下,王旭先被御史斥责,又被上司喝令,如遭泰山压顶,后背都被汗水浸得透了。他钻营半生才当上开封府左军巡使,可相比大殿中的重臣,还是微不足道,位卑言轻。若非他本就执掌京都巡警、推鞫之事,此处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

然而王旭神色虽难堪,却没有如孙永料想中一般应声而退。

孙永板着脸道:“还不下去!”

王旭苦笑回头,深深望了云济一眼。

云济深知这等情况下,王旭根本无能为力。他抿了抿嘴唇,刚想再努力解释一句,王旭突然伸手按住他的肩膀,朗声道:“官家!云司历并非越俎代庖,而是替臣分忧。他是臣的义子,和此案全不相关,之所以介入此案,全是受臣所托。臣……臣以身家性命,为他作保。若他不能破解此案,便是臣失职,请陛下问臣之罪!”

说罢,王旭跪伏在地,浑身都在颤抖,像是怕得厉害。他口中喊出的话语,却让群臣一时哑然。

身为上司的孙永更是面露异色——王旭当左军巡使已有数年,和前任开封权知府走得很近,孙永权知开封府后,就看他颇不顺眼,觉得此人往好了说是奉命唯谨,识大体、知进退,往坏了说是老于世故,处事油滑。没想到他居然敢当着皇帝和群臣的面,说出这等话来。

王旭这番话,是把云济撇清,将风险都担在了自己的肩头。若案子就此告破,是云济神机妙算,洞察秋毫,但若不能破,则是他王旭玩忽职守,识人不明。

“义父……”云济心中如巨浪翻涌,狂澜激荡,顿时红了眼眶。这时他才陡然明白,原来王旭答应他破案的时候,已经决定替他承担失败的后果了。

赵顼向蔡确摆了摆手,指着云济道:“有什么内情,你且道来。”

云济冲王旭点点头,深吸一口气道:“邱远恶行累累,罄竹难书,官家您所知的两条罪状,只是冰山一角。安定郡王府郡主失踪案、上元节灯魁案、延丰仓失粮案,还有不为人知的貔貅刑案,他都牵涉其中!”

此言一出,仿若一杯冰水倒进沸腾的油锅,炸开的水汽直通天宇,自天子到群臣,都耸然动容。唯独邱远看着云济,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笑意,不知是在嘲笑他,还是在嘲笑自己。

赵顼道:“你快说来!”

“是!”云济躬身一礼,扬声道,“咱们从上元节灯魁案说起吧。上元节夜里,官家刚点了粮商胡安国家的灯山为灯魁,灯山就突然崩塌,里面飞出一枚彩球,落入宣德门城楼中。更诡异的是,彩球内竟藏有一颗人头。那颗头颅的主人名叫郭闻志,他父亲曾是开封常平司的一名管勾,在熙宁五年到熙宁六年间,转任了延丰仓的仓监。”

蔡确问道:“此案由开封府查办,不知可有下情?”

权知开封府的孙永道:“不久前,凶手已经认罪。犯案者是胡家的一名管事,名叫宁宏,因对东家不满,故意栽赃陷害胡安国。”

宁管事认罪一事,云济全然不知。他先是一愣,继而摇头道:“孙大尹,宁管事只是替罪羊而已,绝非真凶。”

“绝非真凶?你何敢如此断言?”孙永神色甚是不悦。

“前不久,义父带人搜寻到一艘运粮船。经排查和检验,郭闻志正是在那艘船上,被突然放倒的桅杆砸破头颅而死。而杀死他的凶手,则是邱远。”

云济说到这里,众人目光齐齐向邱远看去。蔡确问道:“邱远,此事是否属实?”

“那郭闻志确实是下愚失手所杀,那头颅也是下愚藏在灯山之中的。”邱远供认不讳。

蔡确问道:“你为何杀人,还将头颅抛上宣德门城楼?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