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第29节(2 / 4)

“胡家的灯也摆在御街上?”云济有些诧异,御街上的灯要么出自各府院监司,要么出自宗室贵胄,胡安国虽然财力过人,但毕竟只是商贾,竟也有这等资格?

狄依依解释道:“敢情你也有不知道的事?今年赵官家早已下旨,上元节要与民同乐。除了各衙司,布衣平民也能参与灯会,据说这次官家还要点灯魁。”

“点灯魁?”

“灯会嘛,想要热闹,就要分个高低。点中了灯魁,得了官家的赏赐是小,关键是魁首的名头,听着多光彩?”狄依依说着便冷笑起来,“东京城外,多少灾民无家可归,吃不饱,穿不暖;东京城内,却一片歌舞升平,还要搞什么灯会!”

云济蹙眉道:“此事只怕没那么简单。官家显然是有意为之,政事堂的相公、大参对此自有默契。”

狄依依道:“我也想过。《孙子兵法·九地篇》云:‘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抗灾如同一场大仗,百姓都是兵卒,皇帝则御驾亲征。越是大敌当前,就越是要拿出不动如山的气度来。该过节的过节,该歌舞的歌舞,灯会更是不能少!若是皇帝和宰辅一片风声鹤唳,那整个东京城都要人心惶惶了。”

云济跟她一拍即合,也忍不住引用道:“不错,苏老泉的《心术》也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赵官家将开常平仓的日子放到明日,绝对是早有筹谋。我跟你打个赌,今晚的灯会上,他肯定会重申明日开仓放粮之事。延丰仓这次即将放出的七十万石存粮,就是他手中的定海神针!”

“谁要跟你打赌了?”狄依依啐了一口。

“瘦饭桶!依依姐姐!这边这边!”两人说话间,已走到了胡家的灯山前。胡小胖眼尖,远远呼喊他们。胡安国和胡惜雪也上前招手,将二人迎了过来。

大宋的富庶更胜隋唐,各府院的灯都造得气派辉煌。禁中所制的琉璃灯山,更是高大得如同一座城郭,堪称大气磅礴。一股股清水被辘胪汲上灯棚顶端,从灯山飞珠溅玉般泻下,形成一帘流光溢彩的飞瀑,引得看客啧啧赞叹。

胡家是商贾出身,虽然财力惊人,在规制上却不敢有丝毫逾越,所造的灯山比各大府院的略小,形制和涂色都谨守本分。即便如此,也高达两丈有余,加上制作精巧,在一众灯山中颇为显眼。这座灯山是由五座大山组成,云济远远看到时,还以为造的是“五岳”,走近了看,才发现这五座大山竟是“五谷山”——山形上画的是五谷,稻、麦、黍、稷、豆堆积成山,五山攒聚,气魄非凡。山上又有竹纸制成的稻穗、麦穗、黍苗、稷苗、豆萁围绕,灯光流转间,照出一片丰收喜气。

“云教授,您看看这座灯山怎么样?”胡惜雪手里提着一把麦穗编织的灯笼,满面期待地看着云济。

“好!好!好!”云济连声赞叹,“这是谁想出的点子?实在太应景了,赵官家若见了,定会龙颜大悦。”

“真的?”胡惜雪星眸灿灿,“灯是请‘灯笼黄’所制,灯山上的五谷图案,是薛待诏的亲传弟子所绘。奴家……奴家不才,只出了个想法。”她纤手指向灯山底部一角,上面印着一个金灿灿的“黄”字,显然是某个工匠的标记。

“原来竟是胡小娘亲自点的灯样?失敬失敬!”

“惜雪可是才女,怎么样,是不是自愧不如?”狄依依与有荣焉,跟云济大声炫耀。她搂着胡惜雪的纤腰,在五谷灯山下,仿佛两朵出水芙蓉,比灯山更加耀眼。

正说着话,人群忽然安静下来。殿前司的班直手持骨朵,从御街上雄赳赳穿过,不用他们放声驱逐,周边的官宦和百姓都纷纷退避。过不多久,皇帝的仪仗在御街上铺展开来,数百内侍手持红纱珠珞灯笼,呼喝“随竿媚来”30,在前方开路,又有诸多近侍打着琉璃无骨灯簇拥在御驾周围。赵顼头戴幞头,身着红袍,斜倚在御辇之上,在后宫嫔妃的陪伴下,观览着两侧灯山。

朝堂重臣全数到齐,他们已在城楼上拜贺过天子,此时也紧随其后,边走边看。

御驾从胡家的灯山前穿过,云济悄悄抬眸望去,却见御辇上的赵顼对着灯山指指点点,正和一名妃子说些什么,面上笑意盈盈,显然心情极佳。

待得御驾又回了宣德楼,游人们纷纷奔赴城门楼下。云济小声说道:“胡员外,这次胡家没准能因祸得福。”

胡安国面色诧异:“因祸得福?这怎么说?”

“第一,这次既然允了民间参与御街灯会,还特意提了与民同乐,那么钦点的灯魁便不会是各大衙署的灯山,只会在民间的灯山中选。第二,如今大旱已到了第三个年头,这座灯山寓意五谷丰登,不说灯山造得有多好看,关键是忒应景,很容易戳到官家的心坎上。第三,真珠郡主失踪一事总算有了结果,上次印书的事情胡家虽受了罚,但也给官家留下了印象,没准儿官家便想显露一番自己的宽宏大量呢?”

“云教授此言当真?您是说……我胡家的灯山有可能被点作灯魁?”胡安国微微动容,急忙问道。

“这我可不敢妄加猜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