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眼神里,卿云咽下嘴里的饭菜,点了点,“没错。”
陈悦皱巴着小脸,一脸纠结的说着,“老幺,你知不知道,工作日志其实在实际运用中很垃圾的。”
一边的秦缦缦也瞪大了眼睛,“你要搞工作日志?
这法子,通威用过,效果很不好的,后来干脆就不执行了。厚朴也试点过,最后也取消了。”
卿云摆摆手打断了她们的惊诧,“不要妖魔化这些管理工具,工作日志之所以变得让人厌恶,本质上是管理者在偷懒。
我问你们,你们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员工不愿意写工作日志’?”
秦缦缦回忆了一下,而后开了口,“其他的公司我不知道,在厚朴,当时试点了一个月。
从中层管理者反馈的角度来说,大概是员工态度不好,执行力不强;员工经常应酬的很晚,所以会忘记写工作日志,或者没有时间写;老员工每天做的工作差不多,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甚至还有人说,是公司的处罚力度不够,等等。
从员工反馈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是证明了中层管理者反馈的真实性,比如会忘、重复性工作太多,也就是说员工的抵触心理很大,另一方面是员工认为写日志纯属浪费时间,每天都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写日志,反而降低效率。”
陈悦在一边眨巴眨巴眼睛,表示学到了。
代际传承的知识,才是最可怕的。
秦缦缦并没有急着说自己的观点,而是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一件事,这才是领导的思辨能力。
卿云闻言却嘴角扯着露出八颗牙齿笑了起来。
瞥见这样的笑容,陈悦还没说什么,秦缦缦却咬着嘴唇羞恼的瞪着他。
这坏人从来都是这样,这种笑容看似真诚,实际上却是他的假笑。
卿云深吸了一口气,而后无奈的望着秦缦缦,
“你自己看,你刚刚说的,全是站在领导的角度看‘员工的问题’,
然后基于员工的不配合,于是厚朴没有使用这个工具,对吧?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员工为什么不愿意写?”
秦缦缦蹙起了眉头,她想起之前他所说的‘管理者偷懒’论调,于是不确定的问道,“写了没用?”
卿云赞赏的夹起一块鱼肉放在她碗里,却招来了她的一个鬼脸。
转头他对着陈悦解释着,“真实情况是,员工之所以不愿写工作日志,因为许多‘工作日志’只是单向汇报,而不是双向互动。
也就是说,员工写了工作日志提交给上级主管后,上级主管几乎没有任何反馈或互动。
许多管理者只是在管理软件中点一下,员工会看到一个‘阅’字,或者在邮箱中自动回复一个‘收到’,仅此而已,再无其他!
久而久之,原来一些非常积极地写工作日志的人,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愿写,因为他们觉得写的‘没有什么用’,于是把写工作日志只能当作一种被动的工作内容,凑合着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第61章 娘希匹!秦天川不得好死!
前世作为大学教授,卿云对工作日志这套管理工具太熟了。
这本来就是脱胎于大学教育的东西。
一个老师,一辈子都和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课程总结、成绩分析、教学任务总结过不去。
而评价一个老师是否认真负责,只需对比两年的教案和教学日志的内容就明白了。
虽然大多数老教师都比较水,但是对于青年老师而言,这俩玩意儿才是他们教书育人水平进步的阶梯。
教案和教学日志,是要被批改、被评审的。
这其实就是两个双向互动,日志是记录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教案是老师和系主任或者课题负责人的互动。
“如果要想让员工主动积极地去写工作日志,一定是‘双向互动’的。
管理者不能只做一个‘短视者’,不能只‘窥视’员工的行动,而更应该做一个真正的指导者或真正的‘教练’。
员工上交工作日志之后,管理者必须认真阅读,并且针对员工工作日志中的‘好的工作内容’予以表扬,对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应给予解答指导,或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员工的工作技能或方法能得到有效提升。
这样,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去写工作日志,因为通过工作日志和管理者之间形成了能提升知识或技能的互动通道。”
见卿云难得认真的说着,三女也赶紧认真的听着。
既然这是大学教育体系的产物,卿云太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工作日志的目的并不是考察员工的工作量饱和度,而是沟通问题的工具,不只是让员工记录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事,那种才是傻缺的做法。
重点是在于你如何去设计这个日志格式,比如明确的要求员工写‘出现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