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咒术师也在他的控制中。
——
祇园夜奔,神子归天,何等美丽的一个故事。
一到七月,炎夏中的整个京都都会沉浸在热闹的祭典的氛围里。
虽说祭神的彩车巡游选定在历法中的七月十七日,但人们会提前大半个月完成祇园法事的所有准备。
排练祭典的钟鼓乐声,在一日的二十四小时中,不舍昼夜地咚咚作响,喧嚣嘹亮。
木制黑漆、漂亮华丽的神輿也会挂满灯笼,有人在此前供奉祷告。庙堂里神像前插满了供奉用的蜡油烛火,将整个祇园的神社都映衬得灯火辉明。
哪怕祇园夜奔的故事,像辉夜物语那般在这片土地上家喻户晓。
但只要一到这时候,京都的居民都会向远道而来的人讲起关于那位平安时代神子的风姿,不厌其烦的语气里带着无比自豪。
“这习俗已经延续了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前人们从乡底下来,哪怕处在蛮荒之地的四国和北海都要跑到京都朝圣,为的就是来参与祇园的仪式。如同佛陀在菩提伽耶传传道,无数人都盼望听闻神子讲经诵法。”
“这是流传至今的仪式,选择俊俏美丽的少年扮做神子,穿着公卿礼服,身边的侍从也要是俊秀的童子,扮作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的模样。在祭祀开始之前骑马去神社中领受职位,象征着神子与神道婚配成礼……意味着神子将己身献给天地与众生。”
“那个时候的祭典该有多么美丽!听我的高祖父说,他小时候的祭典还要庄重一点。彩灯辉映,神乐奏响,神子俊秀庄严,温和柔雅,供奉在佛前和神像前的莲花非常清净圣洁。发生在明治年间的废佛毁释之难,毁掉了感神院内大部分佛教的痕迹,实在是遗憾。”
大约在一百多年前,日本千年以来神佛习合的局势有了乍然的改变,幕府的末代将军将政权归还给皇室。为了强调最高统治者的合法性,随即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神佛分离运动。
排佛之势分外激烈,无数寺院被废去或者合并,无数佛像、经卷被烧毁,无数僧人比丘尼被敕令还俗,无数庙宇的供奉对象都被要求变更。
祇园神社虽然被留了下来,也紧跟着更名为‘八坂神社’。
毁佛一事虽然让神道教崛起复兴,却也勾起了不少僧侣和信众的怨怼。
佛陀的戒律和威严荡然无存,不少人被迫更改自己的信仰,在冲突中有人葬生火海,有人在抗争失败后被下令处死,无数的人在苦海翻波中呼唤神子的名字——
从天上国土而降世的神子,所拥有的传说为佛教和神道教共有。
因为憎恨与苦难平行,于是在这方动乱和灾祸中成为不少信徒在俗世中沉浮的寄托。
祇园夜奔的寓意,时隔千年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佛陀的信徒们又说,世人又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孽,无法从贪嗔痴慢疑五毒所化的心魔中挣脱,正因为当初神子凭借智慧堪破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毫无留恋地离开这欲望横流、魔头丛生的尘俗。
时至今日,百年的时间才将伤痛稍稍抚愈,但是每回人们谈起祇园的神子,都会提到平安时代的京都是何等的风情并茂,也会提到当年神佛并重的神事是何等华妙庄严。
千年前的人间倾慕、爱憎嗔痴,苦求彼岸之舟而不得度的怨恨。
百年前的毁佛动荡、众生业障,在暴动中向天呼喊求救的绝望。
时至今日每逢大祭,抚今追昔,人们便因此有感的惆怅和遗憾。
如此多的厌恨、如此多的遗恨、如此多的怅恨。
本该依附于欲望催生出种种的诅咒。
然而,作为众生所爱的神子,那个早已离世之人,却是与咒力毫无关联的绝缘体。
羂索曾经深深引以此为憾事,但峰回路转一般,神子还有一位不为人知的兄弟,正好为世人所恐惧视为天灾。
这件事让人感到美妙,比那些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还令人觉得美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