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能向全天下推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只能委委屈屈地看起了诗词,他觉得明女郎之前念过的那几首李白的诗都很不错,尤其是写盛唐气象这几首,正适合展示在天幕之上。
李世民正准备择选其中一首,便看到天幕之上出现了刘彻自己写的诗。
咦——汉武帝原来这么自恋的吗?
不过这也给了李世民新的思路,原来不一定要选过去或者未来的诗,还可以选现在的诗。
李世民当然不打算选自己的诗作,但是,他可以选观音婢的诗啊。
想到《春游曲》中字字句句皆是欢欣喜悦,李世民心中难免升腾起些许的愧疚。
观音婢为了他变成了不卑不亢的秦王妃,后来又变成了端庄贤淑的皇后,只有自己知道,她也曾是一位肆意风流的世家女,颇有林下之风。
第61章 宋咏初日,明刘伯温 明月工作日常。……
明明有不输谢道韫之才, 如今却被这深宫禁锢,只能在上苑之中与桃柳相伴。
李世民越想越心生怜惜,连忙唤出系统, 念出了长孙皇后唯一流传下来的那首《春游曲》全诗。
【唐太宗李世民已提交《春游曲》一诗, 作者长孙皇后,经系统审核无误。】
【】
宋明两朝喜欢唐太宗和长孙皇后这对cp的人也不少,毕竟因为社会价值导向,对于贤后的正向宣传肯定是多于女帝的。
cp粉见到正主发糖, 俱是一片欢欣鼓舞, 恨不得立刻拿着这颗“糖”去和那些揪住“长孙皇后未在历史上留名”不放的“黑子”们一较高下。
赵匡胤却对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提交这样一首小女儿情态的诗嗤之以鼻。
天幕问出这样的问题,他心中的答案确定且唯一——《咏初日》
作此诗时自己尚未发迹, 但诗中已有凛然巍峨之帝王气象,如今真正登临高位,所思所想极多, 反倒作不出这样豪气的诗了。
只有这首诗, 才配展现在天幕之上。
有一说一,《咏初日》这首诗确实气势磅礴, 和刘彻那首《秋风辞》是一个水准。
两位皇帝这样提交自己的诗也算不上自恋,只能说是自信。
可是人家都当上皇帝了, 他不自信还有谁敢自信啊?
系统也不在意他们提交的诗是谁写的,依据审核标准检查通过之后, 便直接将此诗展示在了天幕之上:
【宋太祖赵匡胤已提交《咏初日》一诗, 作者赵匡胤,经系统审核无误。】
【】
其实朱元璋方才也想提交一首自己写的诗, 但看到刘彻和赵匡胤都这样做后,他就改变主意了。
朱元璋的诗作还真不少,有仿黄巢诗而作的《咏菊》, 还有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后题于寺庙墙壁的《不惹庵示僧》,更有登基之时即兴创作的《咏鸡鸣》,颇有一番乡野意趣。
虽然不准备用自己的诗,但这样一个大好的“营销”机会可不能浪费掉,朱元璋看向太子:“标儿可有佳作?”
朱标师从宋濂,自然颇有一番文采,但他已经是太子了
太子的地位在读书人心中已经够高了,竟然还要邀买文名吗?
朱标神色坦然:“爹,孩儿不擅长这个。”
宋濂连忙请罪道:“老臣无用,未能尽职。”
朱元璋撇了撇嘴,标儿不愿意出这个风头,他便准备用宋濂的诗。
宋濂的诗质量肯定没什么问题,声名也能借着师徒之名落到标儿头上,结果这老头又开始自贬起来了。
想也知道,自己若是说喜欢他的诗,宋濂肯定又是一番自谦,倒是显得自己这个皇帝上赶着追捧他这个大儒一样。
总不能用雄英的诗吧……自家大孙子虽然咋看咋好,但毕竟年岁尚小,诗作颇为童稚,难登大雅之堂啊。
朱元璋稍加思索,突然向宋濂问道:“朕记得刘基诗才极佳?”
宋濂心中叹气,面上却丝毫不显:“诚意伯诗作颇多,不知陛下喜欢什么题材?”
“要立意高的。”朱元璋不假思索道。
宋濂沉思一瞬,答道:“有一五言绝句。”
随即诵道:“人生无百岁……”
这是一首悲凉之诗。
写生命不永之理,尽显英雄失意之感慨。
朱元璋咀嚼着这二十个字,沉默半晌,问道:“这是何时所作?”
“臣不知。”宋濂摇头。
那刘伯温写这首诗时,抒发的到底是他为元臣时的失意,还是辅佐朱元璋功成身退后的失意,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
朱元璋喟叹了一声:“罢了,就选这首吧。”
【明太祖朱元璋已提交《绝句·人生无百岁》一诗,作者刘基,经系统审核无误。】
【 】
刘伯温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并不代表刘基这个名在民间的声望也高,天幕这样展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