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章(1 / 2)

这样过了一年,林瑜实习转正,看似是稳定下来了。

父母对此很满意:稳定,轻松,有编制,离家近。

人总是矛盾的。

当林瑜再次生活在规律里,并渐渐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厌倦时,突然就理解了这句话。

一年前,她还因为一线城市的快节奏感到身心俱疲。那时,李丽红让她回老家的提议就像一根拉她出泥潭的绳子,那时的林瑜满身泥泞,于是她不再犹疑,攥紧绳子,几乎是一身狼狈地逃回了家。

而现在她站在年久失修的昏黄路灯下,她又想起拥挤高楼下霓虹灯的炫丽色彩。

“小瑜,快来试试这个。”

李丽红边说,边开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件浅绿色的衬衣,林瑜没见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新买的。

李丽红的审美并不落伍,反而很新潮,她给林瑜挑的这件衣服版型很不错,穿着很修身。

“好。”

林瑜乖乖换上后,李丽红又找来一条米白的裤子给她搭配。

“快吃饭了还换衣服啊?”林瑜照着镜子,问。

“又不冲突,多好看啊……穿着吧,刚好待会儿给你爸看看。”

直到林方诚提着一袋子菜进厨房里忙活,而林瑜则被李丽红摁坐在沙发上,直到眼睁睁地看见她迎进两个客人时,林瑜才明白李丽红的真正意图。

一个是林方诚的同事,林瑜见过几次。

另一个是看上去和林瑜年纪相仿的年轻男人,手里还提着两盒礼品。

这个人她不认识。

李丽红给她安排相亲了,林瑜不可置信地看向她。

第3章 尿毒症

医院特有的气味很刺鼻。

罗倍兰手里拿着一沓单子,上面标满了各项密密麻麻的指标。

空气里充斥着各类药水混合的味道,在这里待得久了血液里仿佛也会被灌满消毒水。

罗倍兰离透析室越近,透析室里压抑着的呕吐声就越大,呕吐物的酸味让人闻了也隐隐觉得胃部有些发胀。

她一进门就看见了躺在床上的罗湖生,刘淑华坐在他旁边,手里提着一个大保温杯,罗湖生枕边放着一个装烧饼的塑料袋。

透析机连着罗湖生的手臂,一条暗红的血线在人和机器之间沉默地流淌。

呕吐声的源头是邻床的一个女人,她正因血压变化而不停呕吐,眼球微凸,眼眶通红。她使用的那台机器仿佛格外不近人情。

罗湖生的嘴唇抿成一条线,半睁着眼望着天花板,余光看见罗倍兰进来,冲她的方向轻轻点了点头。

他躺在雪白的病床上,看上去似乎比昨天更瘦更蜡黄了,干巴巴的。

这是罗湖生第一次来做血液透析。

三年前确诊尿毒症时,他们觉得天都要塌了。一家人日子本就过的紧巴巴,他们几乎是从牙缝里抠钱,才勉强凑出给罗湖生看病的钱。

那时罗湖生的生命保障是肚皮上开的一个小管。他每天都要眼睁睁地看着腹透液一点点地流进那个小管里,看着肚皮被一点一点撑得鼓起来,再另一点一点把废液放出来。

腹透液流进去是透明的淡黄,出来是极浅极浅的红色。

腹透液洗掉了他躯体里的脏污,也冲淡了自己的活力,罗湖生一天有大半清醒的时间都在做这件事。

而现在,他的生命线是四周前,在右手小臂血管开的一个小孔,医生管它叫内瘘。

那块皮肤微微凸起,正插着一根塑料管,血液蜿蜒着流进机器,又在另一端重新涌回罗湖生身体里。

罗倍兰走到病床边,从包里拿出两管药膏,递给刘淑华。

“这个是止痛的。这个是消炎的。要记得按时护理,别再感染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罗倍兰盯着罗湖生的眼睛,想的是他感染的前科,话出口时不免带上几分埋怨。

床上的人轻轻点点头,疲倦不堪的眼皮缓缓合上,似是渐渐睡过去了。

透析前后要四个小时,一旁的护士来看了一眼,说罗湖生的反应不算大,能睡着对他来说反而是相对最舒服的。

护士又叮嘱了刘淑华一遍要监督罗湖生每天记录体重的注意事项,罗倍兰和刘淑华在一边沉默地听着。

罗湖生是什么时候肾衰竭的呢?

大概是为了养家没日没夜地工作,慢慢积劳成疾,于是他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药物混用,身上乱七八糟的毛病不减反增,廉价药片也吃的越来越多。

是很早的时候,生活的重担压过来时埋下的种子。

直到罗湖生发现自己越来越瘦,体力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几乎尿不出来了,他才惊觉自己可能患上尿毒症了,就像他前几年一个工友。

那天他坐在医院里,脑子想的是刚上大学不久的儿子罗志麟和正在读高三的侄女罗倍兰。

罗湖生捏着确诊单,他恍恍惚惚,突然就懂了天塌了是什么感觉。

那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