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o3节(2 / 3)

在墨瑾公子的一支妙笔下,交织在了一起,从最初的轻盈明快,到最终弥漫出悲悯的气氛。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继位,雪梦萧身死回到大宋。

给这大气而不失柔美,残酷而不失决绝的悲恋画上一个终结。

在鄙人看来,《梦回大唐》绝不仅仅是一本话本,而是一场被历史和毛笔描摹出来的梦,清丽而凄美。

世事虚幻,一切都会转眼成空。正如我辈年老时,方觉得吾辈身处红尘,当知世事如浮云,名利似流水,少年人唯有修心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超脱物外。警醒世人莫被梦中的繁华光景迷了眼,当珍惜眼前人,把握好当下的时光,方才不负此生。

吾之老友山丘尊者尝作词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莫待梦醒空悲切。”

在此,愿以此文与诸君共鉴之,同悟人生之真谛。”

而《小报》的标题,则是《梦回大唐之我见》。

从一开篇,小报的撰稿人“秋明先生”就先声夺人,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原文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各位看官,对于本书的结尾,就不要纠结神伤了,从历史上来说,雪梦萧必须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就死掉,她不死,整个贞观年间的历史就都要变了。墨瑾公子显然是一个特别现实的人,不愧是官家都赞过的,对历史事件忠贞不二,笔笔都要落回实处,一笔虚的都没有,写到最后用这种方法把对方写死,让雪梦萧在大唐的历史中了无痕迹,就像不曾来过一般。

不过鄙人私以为,这本话本儿的结局如此与众不同,大抵在于当时的墨瑾公子处于一种心思郁结之中,所以,这种情绪于字里行间缓缓渗出,尤其是雪梦萧临死前才承认了对李世民的情愫,给看书之人留下永久的遗憾。哎!这样的结局,让家里的内子和女儿都伤心欲绝,连我也看得眼圈发红了,呜呼哀哉。”

“呵呵,这点评倒是有趣!”

皇宫,大庆殿里。

四个角落都放着专门降温的钧窑白瓷冰盆儿,即使是最热的三伏天,这里也清凉无比。

一名举止优雅,皮肤白皙的中年男子身穿紫袍,头戴纱帽,正坐在靠窗的檀木玫瑰椅上。

一边读着手中的朱雀门小报,一边笑着道:

“这邱明先生和他山之石的点评文章,引经据典,却又能雅俗共赏,倒是颇为有趣,似乎不像市井中人的手笔啊!”

说话之人,正是当今官家。

作为一个性格温和,且喜欢与民同乐的君主,官家每天午饭之后,都喜欢看一看小报。

一来是为了消遣,二来也是可以从上面及时的了解一些民间的市井消息。

“官家圣明,什么事儿都逃不过您的法眼哪!”

旁边的内宫总管李齐躬着身子站在一旁。

闻言笑着回道:

“臣打听过了,如今正值春夏之交,各大书院游学之际,许多六大书院的学子们都来了汴京游学,不少学子读了那墨瑾公子的话本儿,都自发的往各家小报投稿点评了,想来那邱明先生和他山之石应该是书院学子了。”

作为官家的心腹,李齐能做到内宫总管的位置,可不是光靠着伺候人就行的,毕竟,宫里会干活的内侍宫女多的是,最不缺的就是能侍候的。他能爬上如今的这个位置,更多就是靠的能及时领会官家的心思。很多事情,甚至不需要官家说,就提前了解并且做好功课,这样被问起来方能对答如流。

而墨瑾公子写的话本儿,官家之前就赞过一回的,李齐自然会着重了解。尤其是前一段日子,知道墨瑾公子是女子的时候,这位善于揣测上意的内宫大总管心思就更活泛起来了。

想着是否要安排人将其找出来,和官家见上一面,若是个貌丑无盐女也就罢了,若是个相貌出色的才女,倒是可以纳进宫来给官家闲暇时红袖添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只是。

后来又瞧着官家没有这个意思,才渐渐的歇了心思。

“这位墨瑾公子写的书,倒是颇为新奇有趣,闲暇时间读一读打发时间也不错,就不知下一本会写什么?”

官家将小报放到一边儿。

起身一挥手里的玉骨折扇,颇感兴趣的道。

“这臣就不知了,不如臣派人去报房问上一问,让他们把新书的稿子奉上来?”

李齐虽不知道墨瑾公子在哪,姓甚名谁,但也并不在意。

整个大宋,只要官家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就凭那朱雀门小报一介商贾,还能拒绝不成。

“不必相扰,一切顺其自然就是。”

官家摆了摆手。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奉行儒家的爱民如水。虽然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却也很善于体察民情,以不扰为善政。否则,汴京城的商业也不可能如此发达。

所以,即使对于墨瑾公子的新书有些兴趣,却也不至于破坏规则去强取豪夺,惹得百姓惊慌。

不过杨蔓娘对于宫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