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嫩嫩的,瘦削不堪,可千万得呵护好了。
安喻知他一片好心,便听话地上前找了个前方的位置坐下。
这驴车,就是个驴拉了个推板车,为了方便大家乘坐,上面放了几个凳子。来得早了,还有个凳子,没了凳子,便直接往车板上一坐,就能走了。
安喻来得早,他不知道驴车的具体出发时间,听晴哥儿说去往镇上的方法只此一个,若赶不上,便只能步行。
步行的话,大约有四五里路,哪怕是脚程快得,也得一个多时辰。
他身体未愈,可走不来这么远的路,故而早早的来了。
安喻和李哥沉默地在村口等待着,直到天光熹微,需要乘坐驴车前往镇上的人都陆陆续续地来了。
待得人都坐满,李哥才开始驾车行驶,后来的坐不上的,便只能自己想办法去镇上了。
安喻是个生面庞,这些人有的认识他,有的不认识,此时都或好奇或揣测地看着他这个王家村的新人。
对于这些目光,安喻一概不理,只自己在心中暗暗思索他到底能用什么方式赚钱。
那天他跟着王大壮进山,倒是想过有一个办法可以来钱快。
采药。
安喻有王家村的人都没有的一个优势,那就是他读的书多。安喻看过的医书数不胜数,他认识很多药草,而这些东西是王家村的人不熟识的。
他在王家村附近的山上见到很多药草,却无人采摘。不比野果、野菜什么的,都已经被采的差不多了,草药遍地,甚至有一些名贵的品种,却被人弃之如敝屣。
第115章
杏林馆近日病人众多, 大多是伤寒之疾。伤寒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非常难以医治,动辄就是活生生的人命。
医馆唯一一个坐诊的老大夫忙得目不暇接,一个一个把脉看诊, 回复患者的疑问。抓药的伙计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根本无暇搭理进来的安喻。
只有陪同看病的人会因为安喻出色的外表而目光流连。
安喻的目光放在那些贴着标签的抓药盒子上, 一一扫过。
镇上的医馆不大,一些特别名贵珍稀的药物并没有, 都是一些常见草药,大多是能够在深山中见到采摘的。偶有一些金贵品种,困苦的老百姓也买不起,都是供有钱人专门使用的。
安喻将这些草药盒子上的标签一一看过, 心里大致有数。既然需要, 那就有买卖空间。
看着面色疲惫、忙于奔波的医馆众人,安喻计上心头,叫来医馆抓药伙计,刻意朗声道:“我想买一些草药。”
见医馆伙计从柜台之后看过,安喻接着大声复述:“麻黄9钱、桂枝6钱、杏仁6钱、炙甘草3钱。”
药是一些常见草药, 可这方子却是宫中御医反复试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安喻不信有人能不为之心动。
果然,等安喻拿到药后, 慢吞吞在医馆门口的街上闲逛的时候, 就被医馆的伙计拦住了去路:“公子,您稍等, 我家掌柜的有请。”
医馆草药柜子后面有个角门,待得安喻委身进入, 便撞上两道炙热的目光,是医馆坐诊的老先生和它的掌柜。
“公子, 不知你那药方从何而来,可能卖与我们医馆?”安喻声音加大,等的便是这一刻。旁人可能识不出这药方的妙用,但是对于医馆长期坐诊看病的大夫来说,可谓是久旱甘霖。
对于苦伤寒久矣的老百姓更是天赐福音。
“老先生和掌柜的言重了,这药方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只是家中古籍记载的治疗伤寒的一剂药方而已。并不值什么银两,若贵馆需要,我这便誊抄下来,记清药量配比及煎煮方法,以供对症病人使用。”
安喻并不想靠药方挣钱,并不是这药方不值钱,相反,它非常贵重,能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救治多少贫苦百姓的性命。
遗憾的是,他于此道并非完全精通,若无全权把握,这药方自也不能胡乱给出,否则伤及更多性命就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