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成吕雉心尖崽 第1o5节(2 / 3)

刘恒虽然变腹黑了,对养牛却是从一而终的执着,两年间,从幼弟这儿借了七百万的债款,将两大草场扩建成代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还养了羊与驴。

原本刘越想的是三百万,没想到四哥的不怕欠债,态度更为坚决,一翻就翻倍,让他特别欣赏。

薄太后支持儿子的梦想,一旦有朝臣隐晦地劝阻、攻击,都被她挡了。加上每年过年,都有一封长安的皇太后手书送往代国,不服刘恒这“黄口小儿”的朝臣顿时明白了他们母子俩的依仗,渐渐的安静如鸡。

他们唯一能攻讦的便是畜牧要钱,而代国与匈奴接壤,赋税都得紧着军费,哪里有钱?他们穷得不能再穷,花钱都得抠抠搜搜的。

说出这话时,他们下意识忽略了代王的冷笑,眼观鼻鼻观心。

刘恒心想,原先辟阳侯审食其纵横长安之时,何等的嚣张风光,如今又怎么样了?

既然哭穷,到真穷的时候可不许哭,他等得起。

忽而有两拨运送来的巨款,从长安运往代国治所晋阳,车辙拉出长长的痕迹,粗略一数,竟有近千万钱。

所有人都惊了,朝堂跳的最凶的那人,差点失去了表情管理。

代国相内心忐忑,思来想去还是得报告皇太后,得到长乐宫的回复:“允,此乃梁王所借。”

代国相怎会不知道梁王,天子和皇太后共同的心肝宝贝?他暗暗点头,看来辅佐代王是辅佐对了,回头一看,他们大王笑得特别幸福。

代国相:“……”

先帝的皇子一个个就藩,如今只剩刘越一人留在宫中,堪称珍贵的独苗苗。欠债人兼玩伴都走了,新任玩伴变成了小侄子张偃,加上原先的吕禄周亚夫,陈买张不疑,刘越一点都不觉得孤独。

然而皇帝每回送别,回宫望着空荡荡的宫室,都觉得亏欠了幼弟,忍不住对他更好。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还有举办生辰宴的规模上,要不是吕雉与刘越本人反对铺张,刘盈都要把半人高的琉璃玉璧搬到宴席,刻上“生辰快乐”四个字,给皇亲国戚鉴赏。

说起玉璧,刘越就心虚,皇兄这块真不是他推销的。谁知道齐王刘肥居然写信给未央宫联络感情,不小心说秃噜了嘴,说从长安带回齐国的玉璧要三百万,让所有走进齐王宫的人歆羡无比……描述得那叫一个美轮美奂,让他不得已向母后叙说了实情。

吕雉听说后很是淡定,代他收下大儿子的两百万钱,充作边塞加固,还夸刘越卖给齐王这事做得好。

最终刘越幸福地琢磨,母后的意思是暂时不揭穿。

离透明琉璃的研制还差临门一脚,只要入了门,暖棚还会远吗?

刘越收回思绪,抽出纸张,认认真真地给四哥回信。

写完吃了睡、睡了练武读书的日常,他暗示刘恒,问要不要多借一点儿钱。韩师傅原先的资金不够用了,怕是得去楚国挖洞,如果四哥还要扩大草场,他打九点八折,不用利息!

牢固的兄弟情不必怀疑,一向比金子还坚硬。

第120章

刘越把四哥的来信安排妥当, 拿笔蘸墨,开始临摹梁王太傅送来的字帖。

不知道是谁丧心病狂地发明出描红纸,在白纸上画出一个个方格, 让他苦大仇深地在汉初学写字。小篆字形复杂, 尽管气质圆融, 耗费的时间难免久一些, 当然, 与从前的甲骨文金文比, 它已是最优的选择。

关于小篆, 据说还有一个内幕消息——汉承秦制,他爹称帝时想都没想, 就拍板沿袭前朝的官方文字。等到坐稳江山, 刘邦感慨地与萧何吐露真情, 说这字儿笔画真多。

暗示意味十分浓厚。

萧何沉吟片刻,道:“臣不是李斯。不过, 若陛下能替我整理石渠阁残简,臣愿意为您研究新字。”

刘邦一拍大腿:“丞相说什么?朕耳朵不好。”

萧何:“……”

君臣的奏对被记录下来, 留档在石渠阁里。随着时间流逝, 后者无愧皇家档案馆与图书馆之名, 任谁有幸走进, 心都要颤几下。

七岁生日的前一天, 太傅与萧师傅结伴同行,神神秘秘地说要送他一个礼物,刘越当即期待起来, 面上还有些小矜持。

结果带他到了石渠阁,指着堆积如山的竹简书海,笑吟吟地说, 这就是师傅们送的生辰礼物。大王喜不喜欢?

刘越眼前一黑,饭都不香了。

他花了半个月安慰自己,现在努力是为了击破匈奴,也是为了日后的咸鱼。同样,作为诸侯王,一手好字必须拿得出手,狗爬绝不能行!

刘越认真地描红,写好一个对比一个,见相差的不大,这才啪叽翻页。心中默算完一个时辰,他放下笔,前往梁园的低调马车已经候在宫门前。

守卫西门的武士统领姓吕,正声色俱厉地教训下属,吼声十里外都能听见,见了车马,立即换上恭敬的神色。

近些年,太后大规模地提拔吕氏子弟,不论嫡脉旁支,或多或少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