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寝陵和长城是一直在修建当中的,寝陵的修建由李斯主?持,长城的修建由蒙恬主?持。这两件工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停下来的。
“整整六十万人口。”赵苏又问?了?更多的细节,心里有了?想法,但还需要再琢磨琢磨。
等蒙恬看到公?子琢磨几天后递给他?的计划书,整整看了?一天,然后拉着?一马车竹简进了?皇宫。
看着?摆了?一地的竹简,秦皇抚了?抚额头,他?不过就是一句话,结果就给他?折腾来这么大一摊子事。原本是甩出去躲清闲,顺便为难扶苏一把?。
如果赵苏知道秦皇的想法,一定会鞠一把?伤心泪,父亲没事给儿子制造一点人为障碍,让儿子怀疑一下人生什么的,果然是不分古今中外的毛病。
结果整来一地的竹简,和极为认真的蒙恬,秦皇很想问?,最?后到底为难到谁了??他?怎么觉得为难的是自己?呢。
“你直接给我说说吧。”秦皇也很好奇,扶苏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军备的问?题。
如果直接给钱,蒙恬肯定不会要,扶苏也没那么大的胆子。否则今天给钱,明天就得被朝廷百官参到□□。
“回陛下的话,扶苏公?子用的办法是,化驻军为兵农两用。”
听了?第一句话,秦皇就想说胡闹,但他?忍住了?。他?相信如果特别不靠谱,也不可能打动蒙恬,更不可能送到他?面前找死。
三十万的驻军,其实已经很多年没有换防了?,其中的大部分士兵已经很大年纪。这些人依然苦守九郡,不知何年何月能够回到家乡。
而现在九郡的战争规模已经非常小,他?们所占领的土地也就是白白占领着?,即没人开?荒也没人放羊。最?多就是士兵骑着?马撒个欢,白白喊几嗓子罢了?。
“不如让他?们写信回乡,让父母和亲眷替他?们安排亲事,然后将?这些人送到九郡成亲。”
士兵还是士兵,但可以换防,比如说一半人驻防的时候,另一半人可以开?荒种地。
“愿意在当地安家的,可以直接分封土地,比照关?中一户多给出五成。有亲友愿意来投奔的,一体按照这个比例来。”反正当地土地多的是,最?稀缺的是人口。
如果不愿意在当地落户,还想着?以后回家乡的,就当是租赁给他?们,交租子就是。
“打仗的时候怎么办。”秦皇觉得不可思议,让士兵去种田,那还怎么打仗。
“如果是战时,自然是快速动员起来,三十万人,怎么都调配得过来。”没有哪一场战争,是需要三十万人同时大军压阵的。更何况,他?们已经和匈奴大大小小打了?十几年,刚把?他?们打残,哪儿有这么快回来。
“当地还有刑徒和俘虏,真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也可以顶上。”
“然后这些人种的粮食就拿来购置军备。”秦皇抓到了?要点。
要点是没错,但话不能这么说,而是要换个说法,“自然是上交国库,再由国库拔款配置马鞍。只是匈奴人之前没有耕种的习惯,需要开?荒,还请陛下减免一些才好。”
秦皇再一次想到扶苏说过的话,国家大了?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新占领的土地需要开?荒,税收和熟地一样,岂不是不公?平。受了灾的如果和丰收的也一样,那岂不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就算是一个国家,也可以采取不一样的税收制度,就如同打仗的时候,也要讲究因?地制宜,而不是墨守成规。
而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又不能确定的知道效果好坏,冒然在全国推广,效果好还好说,效果不好可能按起葫芦浮起瓢,救火都救不过来。
这个时候就可以选一个地方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实验的过程中反复观察利弊,不断加以改进。如果确实运行良好,就可以扩大范围,最?后逐步推向全国。
这些都是扶苏说过的话,虽然秦皇当时不置可否,但他?得承认,确实在他心里留下了痕迹。一旦遇到问?题,这些解决方案就会自己跳出来,告诉他?严丝合缝,正合适。
“选一支三万人左右的驻防军,先推广看看,是否影响战斗力。”如果有影响便叫停,这三万人也好安排,裁撤换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不影响,再慢慢推广。
“暂不收丁税,免徭役,粮税便按十五比一吧,头三年,只收一半。”丁税便是人头税,人头税是税收中的一个大头,丝毫不比粮税少。而徭役是要自备干粮去干活,一年至少二个月,如果不去可以拿铜赎买,对老百姓来说,同样是一大笔开?支。
这还只是国家层面的,一般来说郡县还会针对当地情况不定时的征用劳力或是直接征税。相加起来,就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九郡唯一需要徭役的地方?是修建长城,但有三十万的刑徒和俘虏在,再说这些人的身份还是士兵,只是利用换防的时间来开?荒种粮,所以这样的安排和蒙恬心中预想的也差不多。
十五比一也比目前实施的十比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