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华点点头,“正是!而且时间延续了近二十年,最近几年还有越演愈烈的迹象。”
这时,李邺忽然想到了当年在康国遇到的小娘子小康,就是被她舅舅卖给胡人,被胡人带到康国。
李邺眉头一皱道:“再详细说说,怎么发现的?”
“回禀陛下,有一个叫徐武亮的奴隶贩子,在废奴令颁布后,还继续偷偷买卖奴隶,被内卫抓住,为了减轻罪行,便向内卫交代了贩卖女童的情况,从天宝年间就有了,安史之乱那几年最为猖獗,这几年稍微少了一点,但还是存在。
据他交代,一共有五六个团伙,他们从偏远山区买来女童,以培养乐姬的方式在乐坊内进行培养,等长到十二三岁,就以学习胡旋舞为借口,把这些少女送去西方,每卖一人都能净赚百贯以上,远比把她们卖给长安洛阳的买家要赚得多。”
“卖了多少人了?”李邺质问道。
“最少最少也有万人了!”
竟然有这么多人,李邺倒吸一口冷气,立刻问道:“涉及哪些乐坊知道吗?”
李成华躬身道:“启禀陛下,涉及的乐坊很多,有他们自己办的乐坊,也有他们请别的乐坊代为培养。”
李邺当即令道:“立刻清查长安和洛阳的所有乐坊和舞坊,严查所有未成年女童的来历,若一个乐坊有三名以上女童来历不明,乐坊主一律抓捕严审。”
“卑职遵令!”
第1345章 发现线索
李成华匆匆回到内卫,她立刻召集二十名内卫将领,部署了严查所有乐坊和舞坊的行动,并发鹰信给洛阳,要求洛阳内卫也同时组织严查行动。
一个时辰后,数十支内卫士兵奔赴城内各坊进行调查。
乐坊和舞坊有两大功能,一是学校,培养音乐和舞蹈人才,长安家庭都觉得女孩儿应该学一些技能,将来才会嫁得好,便把孩子送来学习音乐和舞蹈。
但也有家境贫寒的小娘子直接被父母送给乐坊,实际上就是卖给乐坊,由乐坊进行培养,学成后开始卖艺给乐坊赚钱,《琵琶行》的琵琶女就是这种类型。
而乐坊和舞坊的第二大功能就是剧院表演,它们就相当于长安的剧院,长安中产阶层出门和朋友聚会,要么去酒楼吃饭喝酒,要么去乐坊听歌看舞。
或者大户人家请客举办宴席,一般都会请舞姬和乐姬来助兴,婚丧嫁娶也是一样。
这样就导致长安的乐坊和舞坊很多,有两百多家,基本上都是前店后坊的模式,前面表演,后面训练培养。
当然,乐坊和舞坊的皮肉生意也是主业之一,看中了某乐姬舞女,付一笔钱就可以带出去,对于那些没有人身自由的琵琶女们,管事安排她们做什么就得做什么,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舞乐不分家,乐坊和舞坊其实是一回事,名字不同罢了。
最多集中地就是平康坊,聚集了二十多家,内卫到来,每一家都开始停业检查,所有年龄低于十六岁的少女都集中起来询问。
并不是说少女被卖来的,馆主就要被抓捕审问,这是两件事,如果有买卖契约,来历清晰真实,那么馆主首先会被警告,并限期给少女恢复自由,并恢复平民户籍。
现在内卫重点盘查的是来历不明的少女,尤其是小于十四岁的少女,如果馆主拿不出契约,说不清楚来历,少女就会被带走,如果一家乐馆有超过三人来历不明,那么馆主也要被带走。
在平康坊最里面有一家叫做小月仙的乐坊,这家乐坊同样有一支内卫上门检查,但乐坊大门紧闭,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带队校尉询问周围住户,都说前天上午还人声鼎沸,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就关门了,其他乐坊也都不知情。
但有一点其他乐坊都知道,这家小月仙乐坊只是学校,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娘子,大概有五十多名。
校尉感觉有点不对了,立刻向上汇报,正好在平康坊巡视的李成华闻讯赶来,下令砸开门进行详细搜查。
内卫士兵撞开大门,一拥而入,开始进行彻底搜查。
很快就发现了异常,这家乐坊居然有七八间宿舍,每间宿舍有十几张小床,都有被褥,每张小床还有一口小箱子,箱子里东西都没有了,厨房里还有没有洗的一堆碗,饭桌也没有收拾,一片狼藉,似乎刚吃过饭就走了。
这时,有士兵带上来一名中年妇女,她是给这家乐坊做饭的厨娘。
“我前天中午被他们辞退了,所有在乐馆干活的人都被他们辞退了,他们去哪里了,我也不知道!”
李成华追问道:“这些学员小娘子一共有多少人?她们都是本地人吗?”
厨娘摇摇头,“我记得一共五十五人,应该都不是本地人,来自外地,各地人都有,不知他们从哪里找来的?”
越来越符合内卫追查的目标了,李成华又问道:“馆主叫什么名字?”
“馆主姓康,是个胡人。”
“那其他管事呢?有没有本地人?”
“二管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