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712节(2 / 3)

出兵最多,三万军的主将由我指定,你们各出一人为副将,我们第一战就是灭了薛嵩,夺取相、卫、洺、邢四州,所得降军和战利品四家平分,我会另外派三万军出战,占领相州和卫州,李宝臣也另外派三万军出战,占领邢州和洺州。”

李纳点点头,“我明白了,我立刻写信给父亲,让他来最后拍板决定。”

“可以!”

田承嗣欣然道:“希望十天之内,我们签署新合纵协议。”

回贵宾馆的马车上,李纳低声问贾深道:“军师觉得如何?”

贾深沉思片刻道:“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看了田承嗣确实有诚意!”

李纳眉头一皱道:“成立合纵军,却率先去攻打薛嵩,四州土地都被他们两家瓜分,这不是给他们做嫁衣吗?”

贾深微微一笑道:“其实这件事有利有弊,虽然是我们出兵帮助他们攻打薛嵩,看似他们两家占了便宜,但实际也是把祸水北引,一旦卫州有失,怀州就危险了,怀州是洛阳的北大门,李邺肯定坐不住,必然会出兵夺回卫州和相州,卫州和相州又紧靠田承嗣的老巢,削藩之战就会从田承嗣开始,我们反而轮到最后。”

李纳想想也对,现在田承嗣想挑起战事是好事情啊!

“我会立刻向父亲汇报,争取十天内达成同盟协议!”

李邺此时正在湖州视察,湖州盛产优质大米,长安最贵的粮食就是湖州上米,斗米一百二十文。

另外,湖州丝织业在唐朝也十分有名,盛产的湖绸在长安也是一等绸缎,和苏绸并列。

李邺这次视察湖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湖州有三十亩田引种了占城稻,原本是在泉州试种,但晋江县尉沈济要了几斤稻种派人火速送往老家吴兴县试种。

这个消息让李邺很感兴趣,不管能不能成功,试验一下总是好的。

占城稻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能力强,所以才会被推广到整個江南地区。

目前江南地区都是冬小麦和晚稻配合,一年两季,而占城稻是早稻,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产量也大,它在春天播种,夏天收割,再抢种晚稻,秋天再可以收割晚稻,农田冬天就可以用来保养,非常有利于土壤墒情,农民同时修建水利设施,不用再种冬小麦。

李邺到来时,抢收抢种已经结束,晚稻种上了。

沈氏家主目前是沈易直,安史之乱长安失守后,他弃官回了家乡。

沈易直便是晋江县尉沈济的父亲,三十亩占城稻就种在他家族田内。

“总得来说,还算不错,这种水稻能适应江南的水土,产量和我们本土水稻差不多,如果再培养十几年,找出优质稻种,我感觉产量还会再增加三成以上。”

“那亩产要到六七百斤了!”李邺很惊喜。

“差不多,现在亩产五百斤,肯定会增产到六百多斤。”

一年能亩产一千多斤粮食,比北方年产五百多斤粮食翻了一倍,这个结果着实让李邺欣喜万分,如果五年之内,让整个长江流域和福建道都种植两季稻,那天下的粮食产量就会翻一倍,人口也会随之增加。

李邺现在最看重的就是人口,鼓励多生人口已经成了大唐国策,只有人口增加,大唐才有能力向外扩张。

“现在李适的情况怎么样?”

李适就住在沈府内,这也是李邺视察湖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沈珍珠在得知儿子李适是被李辅国下毒后,她见李辅国掌权,十分惊恐,担心李辅国再进一步害死儿子,便带着李适返回了娘家吴兴沈氏,得到父亲沈易直收留。

沈易直摇摇头,叹口气道:“殿下如果之前见过,那他就没有什么变化。”

李邺点点头,“我去看看他,就在沈家住两天,麻烦沈家了。”

沈易直大喜,“欢迎殿下莅临沈家,这是我们家族的无上荣耀!”

李邺作为监国,作为大唐实际统治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有重要意义,他巡视江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笼络江南士族,让江南士族支持。

所以他每到一地,都要和当地士族座谈,听取他们的难处,听取他们的心声,要知道大唐目前人口最稠密之处就是江南地区,人口近千万。

大唐在安史之乱后,北方几乎被摧毁殆尽,同时又遭遇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三大政治毒瘤,但王朝居然还续命了一百多年,关键就是得到了江南的粮食和物资供应长安。

所以李邺也要下力气笼络江南士族,江南士族比较均衡,但吴兴沈氏可以说是江南士族的代表,拥有湖州三成的丝织产业和良田万顷,堪称富可敌国。

一直到明朝,沈家还出了一个沈万三,可见沈家延续千年的富庶。

李亨让儿子李豫迎娶沈珍珠不是没有原因的,也同样是为了笼络江南士族,他也是选择了沈家。

下午时分,李邺乘坐马车抵达了占地近百亩的沈氏祖宅。

第1187章 江南沈氏(中)

沈家在最短时间内张灯结彩,收拾得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