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6o1节(1 / 3)

半夜里,一支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偷偷摸摸向关中驶去,在距离陇州还有十里时,忽然出现了一道渭河中的关卡,数十艘小船满载着士兵跳上大船,几名商人吓坏了,连忙凑齐几十两银子塞给为首校尉。

校尉冷冷看了一眼银子,问道:“先告诉我是什么货?”

为首商人小声道:“一点点小麦。”

“十艘大船都是小麦?”

商人尴尬地点了点头,校尉顿时大怒,“十艘船的小麦还敢贿赂我,你们想死就去死,老子还想多活几年呢!”

“将军,反正也没有人知道”

“放屁!这么多士兵不是人?老子只是第一关初检,后面才是真正的验货,你们以为塞点银子就过得去?”

这时船舱都被打开了,士兵纷纷大喊:“校尉,都是粮食!”

校尉一挥手,“统统抓起来,带回金城发落,船只和粮食全部没收!”

几名商人叫苦不迭,跪在甲板上求饶,但没有用,粮食禁止跨境运输的法令已经实行一年多了,商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商人就是被巨大的利差诱惑,铤而走险,企图用贿赂的方式过关,结果撞到了铁板。

这一幕同样也在其它齐王辖地范围内上演,一队商人刚走过萧关便被一队骑兵包围了,从他们身上查获了数千贯大钱,全部被没收,因为已经进入了朔方领地。

在剑门关,一支商队被发现携带了大量药材而被禁止过关,之所以没有被没收,因为这支长安商队口口声声说是运送去陇右,并没有违反跨境条例。

但临时齐王令中也有一条,守军有权禁止不明去向的违禁物资过关,这批药材就属于不明去向的物资,他们可以去陇右,但同样也可以转道去长安。

在河陇军队的严厉管控之下,出现了一山两价的奇观,陇山以东陇州华亭县的粮价涨到每斗两百四十文,而陇山以西秦州陇城县的粮价却依旧维持在每斗五十文。

巨大的粮价和物价差异引发了另一种流动,那就是人口流动,这是必然的,谁也不想被饿死,大量的关中百姓开始拖家带口向陇右逃难。

第985章 难民座谈

秦州,渭河北岸扎满了帐篷,上一次扎满帐篷还是四年前,李邺刚从荆襄移师陇右,那时秦州全是鄯州、河州等地逃来的难民。

去年,最后一批鄯州难民返回了家乡,原以为这些难民营不会再启用了,没想到才过去短短一年时间,这些难民营又住进关中逃来的难民。

李邺在河陇节度府主管政务的副长史崔光远的陪同下,又一次来到秦州视察,新任秦州刺史长孙全绪和长史苏震也一起陪同齐王视察难民营。

李邺来到河边大营,一大群孩子正在草地上玩耍,忽然有家人焦急的召唤他们,孩子们纷纷向家里奔去。

这时,难民署署令贾深匆匆赶来向李邺行礼,“参见殿下!”

李邺点点头,“辛苦贾署令了!”

他翻身下马,打量一下难民营,只见难民营整齐有序,地面干净,没有看见污水横流,远处是一座座用木栅包围的茅厕,里面铺满石灰。

“做得很不错!”李邺由衷赞道。

贾深介绍道:“启禀殿下,难民营经过几次改造,现在各种设施已经很完善,不是之前那种破旧脏乱了,所以也舍不得拆除,便把它保留下来,没想到这么快又用上了。”

“难民营内现在有多少人?”

“目前有四千两百六十户,一万五千余人。”

人数还不多,一般难民都是数万户,十几万人,二十万人,李邺也稍稍松了口气,看来这种通货膨胀引发的逃亡潮还是远远不能和自然灾害相比。

“有没有登记过,他们为什么逃亡?还有,他们是想永久居住陇右,还是临时逃难?”

“回禀殿下,卑职都询问过了,这些逃亡者都是其他地方逃到长安的难民,绝大部分都是河北难民,物价大涨对他们影响巨大,他们在关中实在活不下去了,才逃到陇右,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想留在陇右。”

李邺点点头,“先登记下来,然后再考虑安置,看后续还有多少难民逃来。”

旁边秦州长史苏震道:“马上要秋收了,卑职估计后续逃来的难民不会太多,要么就是别处逃到关中的难民。”

苏震的话倒提醒了李邺,他回头问崔光远,“河湟谷地的麦子什么时候开收?”

“大概还有十天左右!”

李邺随即对贾深道:“准备几千辆大车,把他们送去河湟参与割麦,然后就把他们安置在河湟谷地,鄯城县那边还有大量土地没有开垦,那边帐篷和各种物资都有。”

李邺又对长孙全绪和苏震道:“秦州全力配合,如果大车不够,及时向崔长史提出来!”

众人一起行礼,“遵令!”

找了一个空,李邺又把苏震单独留下,李邺有些歉然道:“本来是我准备让苏长史接任秦州刺史,因为长孙将军到来,只得又委屈苏长史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