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573节(1 / 3)

韦见素缓缓道:“我找你来,是想告诉你,新年的族祭,改由伱来担任主祭,第三代主祭由清恺负责。”

韦谔一愣,年关大祭一向都是大哥负责主祭,第三代主祭也是嫡长子清玄负责,怎么今年改了?

“就这么决定了,你立刻写信,把清恺叫回来。”

韦谔的儿子韦清恺是嫡次孙,进士出身,目前出任云阳县县令,比韦清玄小一岁,也同样深重祖父韦见素重视。

这一刻韦见素已经决定放弃长孙,转而培养次孙韦清恺。

韦见素负手走了两步,韦见素又对韦谔道:“过完年,我决定让清恺去河陇为官。”

次日上午,韦见素前来求见天子。

这两天,李亨也在为荆襄之事恼火,好不容易出现了季广琛猝死的机会,却没想到被李邺抢先一步把荆襄军控制了。

为此李亨大发雷霆,他想派军队去强行夺回荆襄,但又害怕和李邺彻底翻脸,兵戎相见。

御书房内,李亨正郁郁不乐地批改奏折,这时,有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韦大学士求见!”

李亨一怔,韦见素为什么要见自己?他想了想便道:“宣他觐见!”

不多时,韦见素匆匆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韦见素参见陛下!”

“韦爱卿急着见朕,有事吗?”

“回禀陛下,齐王李邺托微臣给陛下送一封信。”

着实有点出乎李亨的意料,他愣了半晌问道:“齐王给朕送什么信?”

“事关荆襄!”

李亨顿时醒悟,连忙问道:“信在哪里?”

韦见素将鹰信和抄件一起呈上,“齐王发的是鹰信,但也是他亲笔所书,还有私印,另外一份是抄件!”

鹰信的字迹太小,李亨从抽屉里取出一枚用水晶磨制的放大镜,认真看一下印章,确定是李邺的私人印章,他这才打开抄件细看。

李邺在信中明确指出,季广琛之死和皇太弟李璘有关,他已接到消息,李璘已集结军队向东进发,现在当务之急是拦截李璘军队东进,以后荆襄军政归属,李邺愿意和朝廷协商解决。

李亨顿时大吃一惊,季广琛竟然是被李璘暗杀,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璘竟然已经出兵,企图夺取荆襄。

李亨坐不住了,起身来回踱步,他的思路乱成一团,如果是真的,自己该怎么办?

他回头又问韦见素道:“这件事韦爱卿怎么看?”

韦见素早已胸有成竹,他不慌不忙道:“微臣觉得李邺是有点担心!”

“他担心什么?”李亨不解问道。

“陛下,李璘军队十有八九是从三峡道出兵,荆襄军必然会在荆州拦截,这样一来襄州和荆襄其他各地都无兵驻扎了,李邺是担心南阳梁崇义趁机出兵占领襄阳,切断荆襄军的后路,导致荆襄军腹背受敌。”

李亨冷笑一声道:“什么叫解决荆襄军政归属,难道之前朕和他签的协议不算数?”

“陛下,李邺指的应该是驻兵权,荆襄军事实上是被李邺控制,他或许是想把军队撤离荆襄,所以才想和朝廷谈判,彻底把荆襄交给朝廷。”

李亨沉思良久,他还是决定先拦截李璘军队,这确实比什么都重要。

“好吧!朕会约束梁崇义,没有朕的旨意,不准他出兵襄阳。”

第932章 峡道困狼(上)

三峡道由夔州、归州和峡州三地组成,其中夔州被李璘控制,归州和峡州则归属于山南东道,目前属于荆襄节度府管辖范围。

归州,一支三万人的军队在李璘三子九江郡王李侦的率领下,正在三峡北道上疾速行军。

这次为夺取荆襄,李璘一共出兵五万军队,其中两万人为后援军,三万人为李侦率领的前军。

三万前军的第一步当然是夺取归州,目前归州有三个县,最西面的巴东县,东面的秭归县和兴山县,根据最新的情报,归州没有驻军,三万军队志在必得。

中午时分,大军兵临巴东县城下,县令开城投降,三万大军没有停留,把巴东县交给了后军,大军继续向两百里外的秭归县和兴山进发。

前军没有携带辎重,每个士兵只带了六天的干粮,甚至水也没有多带,路上有溪泉水补充,大军一路轻装疾行,两天后,大军抵达了秭归县。

归州刺史杨子霖带着一群官员出城迎接巴蜀唐军的到来,对他们来说,这不叫投降,都是唐军,朝廷没有发布宣战通告,那么对方就不是敌军。

更重要是杨子霖是太上皇的人,和李璘关系也很不错,他原本要跟李璘去巴蜀,却被李璘劝说留下了,继续做归州刺史。

这就等于随时可以把归州献给李璘。

但有个成语叫做刻舟求剑,几年前杨子霖是效忠李璘,但当河陇李邺越来越强大,明眼人都能看出,李邺随时可以灭掉李璘。

那么,李璘还在能在原来刻舟的位置处捞到杨子霖这把剑吗?

三万大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