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572节(2 / 3)

。”

李邺不解道:“现在路还通吗?”

“我的手下之前已经到陇右了,遇到大雪被困在渭州,他借到两头骆驼,便骑着骆驼回来了。”

李邺点点头,去关中要越过陇山,大雪阻断了道路,但陇右各州之间如果骑骆驼的话,还是可以通行。

“带来了什么消息?”

“殿下,不出卑职所料,季广琛收取重税,除了养军外,还用大量钱财用来行贿李辅国等人,荆襄上下被他弄得官怒民怨。”

“这个混蛋!”

李邺恼火地骂了一句,又问道:“那他猝死之事,你手下调查到了吗?”

“回禀殿下,卑职手下离开襄阳的时候,季广琛还好好的,他并不知季广琛已死。”

李邺点点头,“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成都那边传来消息,李璘也在集结军队了,大概集结了三万军队,但去向不明。”

李邺缓缓道:“看来季广琛被李璘害死的可能更大,如果是天子,他应该早有准备,绝不会拖延那么长的时间,被我们抢占先机。”

“殿下说得对,如果是天子下手,他一定会直接让南阳节度使梁崇义接管襄阳,吞并荆襄军,或者提前把李奂换到南阳,根本就不会给我们任何机会,很显然,天子没有任何准备,那么季广琛之死就和他无关。”

李邺轻轻叹息一声,“李璘立刻集结兵力,十有八九就是他了。”

“万幸的是殿下反应迅速,派雷万春火速接手了荆襄军!”

李邺取出一幅荆襄地图,在桌上展开,从巴蜀到荆襄有三条路,一条走汉中到襄阳,这条路肯定不行,李璘军得首先夺取汉中。

另一条路走长江三峡,还有第三条路走上庸道,但上庸道是山道,非常不好走,现在又是冬天,山区都会结冰,显然也不现实,所以现在李璘出兵只能走三峡道,水路会有荆襄水军拦截,但不妨碍他走陆路。

李泌指着地图上的夔州道:“李璘早就有吞并荆襄的野心,他在这里屯兵一万人,这里应该还有大量粮草物资,卑职估计,这里会成为李璘军队的后勤重地。”

李邺点点头,“我也是认为李璘的军队只能走三峡道,明天一早用鹰信通知雷万春。”

“殿下,朝廷那边也要稳住!”李泌提醒道。

李邺深以为然,朝廷那边确实要先稳住。

第931章 后顾之忧

入夜,韦见素正在书房内给长孙韦清玄讲道,当然是讲官场之道。

韦清玄沾了祖父的光,三十岁不到,便被任命为汴州长史,准备新年后便去汴州上任了。

韦见素有点不放心他,趁过年前这段时间,专门给他上几堂课。

“在地方为官,朝廷主要是考核德行,德是名声,行是能力,名声可不光是官场名声,还有民间的声望,谦虚低调,不得罪人,你在同僚中就会有好评,关心下属,厚待小吏,你就会赢得低层官吏的拥戴,为民造福,勤于政务,不放纵家人和下属敲诈勒索,你在士绅和百姓中就会赢得名望,这就叫德。

能力主要是恢复生产,解决灾民困难,汴州饱受战乱,休养生息是最重要的,把战争毁掉的桥重新修好,烧毁的驿站重新恢复,尽量不要扰民,帮助百姓春耕,鼓励耕织,把这些琐碎小事做好,几年后,汴州的粮食产量、税赋都会慢慢走到前列,这就是朝廷最看重的能力了。”

韦见素循循诱导,但孙子韦清玄看似谦虚接受,但目光里总有那么一丝不以为然,让韦见素着实担心,他了解自己的孙子,人本质上不坏,就是太骄傲,清高而不接地气,瞧不起低层百姓,让他治理地方是否合适?

这时,管家在院子里禀报,“老爷,河陇进奏院的颜主事求见!”

韦见素一转念便明白了,必然是李邺有事找自己。

他连忙吩咐孙子道:“去请颜主事到我这里来!”

停一下,他又嘱咐道:“颜主簿是颜真卿之侄,可别无礼!”

“孙儿遵命!”

很快,韦清玄将颜泉明请到了外书房,颜泉明躬身行礼,“参见老相国!”

“颜主事不必客气,请坐!”

颜泉明没有坐下,取出了一份鹰信原件和一份抄件。

“这是刚刚收到的殿下亲笔鹰信,还有一份抄件,殿下请老相国转呈给天子。”

韦见素笑眯了眼睛,“很荣幸啊!放心吧,我明天一早就呈给天子。”

“别的事情就没有了,坊门要关闭了,在下告辞。”

韦见素点点头,“清儿,替我送颜主事!”

韦清玄上前一摆手,“颜主事请这边走!”

颜泉明行一礼告辞走了。

韦见素打开抄件,细细看了起来。

不多时,韦清玄回来,“回禀祖父,孙儿已经将颜主事送走。”

韦见素点点头,“你坐下吧!”

韦清玄坐下,韦见素见他一脸不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