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实是很残酷,每年进士科只录取十几人,明经科稍微多一点,但也只有几十人,对于数万参考士子而言,完全是杯水车薪。
如果你有实力强大的父祖,有荫官指标,那就不用参加科举,顶多去太学混两年。
当然,去太学也是一条路子,能从太学毕业,就算有功名了,也就是做官资格,如果正好有名额,便可以去州学做助教,教书五年后有机会升为博士,那就是从八品官员了,从此走上官途。
但荫官也好,太学也好,那都是给权贵子弟安排的坦途,普通士子还是没有机会。
这次河陇节度府招募二百名文吏,本来大家都不太关心,来长安参加科举的士子都想当官,谁愿当文吏?但招募布告出来后,顿时轰动长安。
为什么,因为里面有一条,招募州衙判司若干。
判司是什么,州衙的司士、司法、司仓、司功等等,和县衙六曹对应,这可是九品官啊!
有人期待、有人质疑、有人不屑,但还是近两万人在长安报名,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考试。
当然,这次陇右公开招募文吏,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含义,看得懂的名门世家自然看得懂,会立刻安排子弟前去参考,看不懂的家族就会失去机会了。
第801章 枕边之风
李邺回到家中,他在金城县只能呆几天,然后又要启程前往会宁。
妻子独孤新月虽然有了身孕,但现在才五个月,还没有显怀,精神也很不错。
姑母李腾空接到裴三娘的信,便搬进了李邺府中,照顾侄儿媳妇,但说起来,独孤新月还是她的小师妹,于公于私她都有责任照顾新月,尤其李邺率军出征,不在金城县之时。
李腾空虽然是女道士,但她医术极为精湛,在接生方面也非常有经验,李邺的次女瑶光就是她在襄阳接生的。
就算御医也未必能和她相比,有她在府宅中坐镇,李邺也能放心出征。
回来的当天夜里,杨玉环正值生理期,无法和丈夫同房,
李邺便住进清羽的院中,小别胜新婚,两人尽情享受了鱼水之欢,不过让李邺没想到的事,清羽也对他吹起了枕边风。
缠绵良久,清羽搂着夫君的脖子笑嘻嘻道:“夫君能否帮人家一个小忙。”
李邺吻了吻她的俏脸,笑道:“说吧!帮什么忙。”
“我有个大哥,叫李伯禽,夫君应该知道吧!”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他,他好像在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