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箭矢如雨点般向对岸射去,黑暗中,对岸的吐蕃军措不及防,纷纷中箭倒下,其他吐蕃士兵连忙趴下,躲避唐军的箭矢。
南霁云大喊一声,“放桥!”
浮桥上事先上了一百名士兵,最前面是二十名重甲步兵,趴在浮桥上,后面便是鹰扬郎将辛邝率领的八十名精锐步兵,也趴在浮桥上,另外还有几名工匠,需要他们固定浮桥。
辛邝是辛云京的二弟,在保卫金城的战役中表现出色,被提升为鹰扬郎将,是南霁云的左膀右臂。
士兵松手,浮桥立刻顺水向河中心流去,浮桥的木筏和木筏之间用长木连接,保证浮桥的腰部很硬,不会被水流冲成弧形,而是以直线的形式向对岸靠拢。
当浮桥顶住对岸的一瞬间,二十名重甲步兵一跃而起,奔上了对岸,寒光闪动,将阻拦他们的十几名吐蕃士兵杀死,开始迅速列队。
这时,几名工匠紧紧拉住了绳索,让浮桥稳定下来,辛邝也率领八十名士兵爬起身向岸上冲去。
上千名吐蕃士兵如潮水般涌来,和百名唐军激战。
几名工匠已经固定好了浮桥,浮桥上,数千唐军在南霁云的率领下,开始源源不断向对岸奔去。
尽管百名唐军付出四十余人阵亡的代价,但他们最终顶住了上千吐蕃士兵疯狂的冲击,保住了浮桥没有被吐蕃军破坏。
很快,当越来越多唐军加入战斗,战场上的形势开始迅速逆转,吐蕃军死伤惨重。
吐蕃千夫长见大势已去,大喊几声,带着剩下的数百名士兵向远处的大斗城逃去。
“呜——”
唐军号角声吹响,除了骑兵之外,所有唐军步兵开始列队过河。
第797章 初尝败绩
李邺也渡过了大通河,刚过河,南霁云便上前汇报道:“启禀殿下,抓住一名汉人模样的吐谷浑士兵,他很急着给我们说什么,我们都听不懂!”
立刻回头令道:“速去把向导官陈将军请来!”
向导官陈开还在对岸,立刻有士兵跑去对岸了。
李邺看了看远处数里外的营帐区,问道:“有没有派人去营帐那边?”
对方有几百顶大帐,不可能才一千士兵,至少有两三千人。
“辛将军率两千人赶去查探了。”
这时,向导陈开被带了过来,李邺对他道:“士兵们抓到一名汉人吐蕃军,他好像要对我们说什么。”
李邺一招手,士兵押上来一名吐蕃士兵,火光下,脸庞确实是汉人模样,但看样子已经四五十岁了。
“你问问他是哪里人?怎么回事?”
陈开用羌语问了他几句,男子立刻回复了,一样的语言。
“殿下,他说他是鄯州的汉人,十岁时被掳去吐谷浑,做了放羊奴隶,过了三十年,又被强迫来当兵,他刚才躺在地上装死,说有重要事情告诉我们。”
“什么重要的事情?”李邺追问道。
陈开又用羌语问对方,男子用手急切地笔划,嘴里说着什么。
陈开也吃了一惊,急忙对李邺道:“他说两天前这里来了几万吐蕃大军,是从鄯州那边过来的。”
这个消息让李邺也愣住了,他隐隐意识到了,恐怕大斗城这里是个陷阱。
忽然,远处传来喊杀声,紧接着对岸也传来喊杀声,并燃起了大火。
“不好!”李邺当即令道:“传我的命令,全军立刻撤退!”
过河只过了一半,士兵们纷纷调头向北岸返回。
李邺忽然看见远处升起了三支火药箭,他心中一沉,那是大斗拔谷谷口士兵发出的求救信号。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启禀殿下,辛将军遭遇伏击,这里有大量敌军埋伏,请殿下立刻过河!”
话音刚落,东面忽然传来一片喊杀声,似乎有无数敌军从东面杀来。
李邺当即对南霁云道:“南将军率立刻三千军赶去大斗拔谷救援,若大斗拔谷失守,我们将无法返回河西!”
“殿下,辛将军怎么办?”南霁云急道。
李邺沉默片刻道:“立刻去保住大斗拔谷,这是军令!”
“卑职遵令!”
南霁云无奈,只得率军撤退而去。
李邺很了解南霁云,如果让南霁云断后,他一定会去救援辛邝,那他和辛邝都会全军覆灭,必须让南霁云先渡河,这个时候,任何犹豫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李邺又命令鹰击郎将刘春云率两千长矛军断后,他也率领大军向北岸撤退。
在两天前,尚结赞率领六万大军赶到了大斗城,他并没有派军队去支援大斗拔谷,而是在大通河两岸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在唐军半渡时发动攻击。
此时,四个地方都在爆发激战,首先便是辛邝的两千军被两万吐蕃军包围。
尚结赞亲自率领一万五千军向南岸渡口发动进攻,刘春云率两千军拼死抵挡敌军的进攻。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