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余地,那还来谈判做什么?
李瑀叹口气道:“如果我们坚持三个月要对方离去,那么我们就得在别的方面做出重大让步才行。”
“使君说得没错,卑职也认为江汉军军另有所图。”
一名官员站起身,他叫元载,官任度支郎中,这次作为谈判助理前来襄阳。
他走上前行礼道:“其实最后李泌已经暗示了我们,他们要以汉中为后勤根基,这就说明一点,他们或许会在汉中呆很长时间。”
李瑀点点头,“元使君说得对,对方一定是想在汉中滞留,明天我们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次日一早继续谈判,这次,程元振也加入了谈判队伍,他作为副代表坐在李瑀身边,一言不发。
李泌不慌不忙道:“我们十五万大军西迁,如果加上家眷。不下三十万人,但问题是陇右和河西已经被吐蕃占领,军队首先要和吐蕃军队作战,争夺地盘。
我们不可能拖着家眷以及粮食物资和吐蕃军作战,那么我们肯定需要一个后勤之地,现在看来,后勤之地放在汉中是最合适的,如果朝廷同意把汉中借给我们两三年,那么我们三个月内离开荆襄也完全可能了。”
“两三年?”
李瑀吃了一惊,“汉中这么大,不能全部交给你们,而且还要那么长的时间。”
李泌脸一沉,冷冷道:“那么还是昨天的方案,一年后,我们把荆襄移交给朝廷。”
“不!不!不!”
李瑀连忙摆手道:“我的意思是,当然可以”
在一旁眯眼的程元振忽然打断了李瑀的话,“李太常,能不能把汉中借给岐王,可不是由我们决定的事情!”
李瑀叹口气道:“不如这样吧!关于借汉中之事,让我请示一下天子和朝廷,我确实没有权限答应或者不答应。”
李泌又问道:“李使君是打算用鹰信请示朝廷,还是派人去送信?”
“事关重大,鹰信说不清,我肯定是要派人去送信!”
李泌微微笑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继续谈一谈陇右、河西节度使的权限问题,还有朝廷对我们的支持,朝廷能给我们什么?”
就在双方的谈判如火如荼进行之时,高力士又再一次低调地来到了襄阳。
李邺在内卫官衙秘密接见了高力士。
高力士将一卷黄缎子包裹的诏书递给了李邺,“这就是殿下想要的诏书,太上皇很痛快地给了,也希望殿下遵守承诺,放永王军队入蜀。”
李邺淡淡笑道:“事实上,我已经把一百五十艘五千石战船给了永王,如果高翁愿意,可以在江陵等到永王的船队,然后一同入蜀!”
高力士大喜,“我还能赶得上吗?”
“应该赶得上,我可以安排军队送高翁前往江陵,然后派人通知永王,高翁在江陵江面上直接上船。”
“多谢了,我等会儿就出发,听说殿下要去陇右和河西?”
李邺点点头,肃然道:“吐蕃已经吞并了陇右、河西和朔方,大唐的江山社稷落入异族之手,作为大唐宗室,我有责任,也有义务率军前往陇右和河西,击溃吐蕃,收复我汉家江山。”
第734章 明码标价
高力士竖起大拇指,“李林甫有你这样的孙子,他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就冲这一点,我也会劝太上皇全力助你!”
李邺微微笑道:“多谢高翁的心意,我暂时不需要太上的帮助,他也帮不了我,另外,有一个人,高翁把他带走吧!”
李邺命人把冯延环带进来,冯延环虽然不是合格的监军,但他从不干涉荆襄的军政,也不向朝廷打小报告。
李邺欠了他很大的人情,李邺也知道他回去必然会被严惩,打板子都是小事了,搞不好会丢了性命。
所以李邺派人从贵宾馆把被关押的冯延环强行带出来,交给高力士带走。
冯延环看见了高力士,顿时匍匐在地上,抱住他的腿放声大哭。
冯延环从小伺候高力士二十年,高力士也视他为子,特地给他改姓为冯,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了。
高力士双眼湿润了,他拍拍他的头,哽咽道:“痴儿,我们既然有缘再见,你就跟我走吧!”
高力士很快就走了,李邺派一队骑兵送高力士和冯延环坐大车南下,前往江陵搭船。
时间又过去三天,谈判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深水区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一个汉中问题,李邺要借梁州、凤州和兴州三州,一借就是三年,虽然说是要报请天子和朝廷决定,但程元振却自作主张,只肯给兴州,梁州和凤州不给,而且兴州驻军不得超过三千人,这就没法谈了。
第二个问题是节度使的权限问题,自从安禄山造反后,朝廷已经全面收缩各地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首先不得不干政,其次要派监军。
但李邺要从前的节度使权力,而且地方州官中的刺史和长史可以由朝廷任命,但必须由他推荐,县级官员都由节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