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淡淡道:“我就是要让天子明白,这个世界谁都不是傻瓜,他要我效忠他,不拿出来一点诚意来,光靠‘鲁王府’三个字是不会有效果的。”
王昌龄沉吟一下道:“那明天怎么向李白阐明态度?”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问道:“他们带有信鸽吗?”
王昌龄点点头,“好像带了,他说随时可以和永王联系。”
李邺笑了笑便道:“明确告诉李白,永王借道可以,用沔州和鄂州来换,让我效忠他也可以,但我必须要看到天子传位给他的诏书。”
王昌龄担心道:“可如果永王真的把太上皇接走,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可怎么办?”
李邺从怀中取出一管信筒递给王昌龄,“王司马看看这个!”
“这是”王昌龄一头雾水接过信筒。
“这是我父亲给我的回信,今天中午刚刚收到。”
王昌龄打开鹰信,李泌也凑上前细看,上面只有一句话,‘收到,天子已同意!’
两人对望一眼,一起问道:“殿下,李相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邺微微笑道:“五天前,我发了鹰信给我父亲,建议他提醒天子,永王会派水军入川抢夺太上皇,建议天子把太上皇转移到汉中。”
王昌龄和李泌愣了一下,顿时同时大笑起来,李泌竖起大拇指赞道:“殿下高明,竟然釜底抽薪,永王这下真是偷鸡不成,倒蚀把米了。”
冯延环听完手下的汇报,顿时长长松了口气,李邺借口南下平乱去了,这就意味着他不会接见永王特使,冯延环当然知道李邺就在襄阳,并没有南下,李邺不见特使,就说明了他的态度,不拒绝,不翻脸,但也不妥协,不效忠。
这样一来,自己也可以向天子交代了,冯延环当即写了一份报告,命令手下火速赶往陇右,交给李辅国。
就在李白抵达襄阳的前一天晚上,一支万人骑兵在南霁云的统领下,连夜赶往江陵。
李璘既然要派人来谈判,但同时又发生岳州康元楚叛乱,说明李璘在做两手准备,文的一手,武的一手,一旦谈判不理想,文的一手失败,康元楚就会立刻杀进江陵,武力夺取荆州。
但这恰恰给了李邺一点点时间,让他能以最快速度派军队支援荆州。
这也是南霁云第一次独立率军南下,虽然让他紧张得睡不着觉,但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守住荆州。
第630章 谈判背后
唐朝的江南西道,也就是今天江西省名的来源,治所位于洪州豫章县,也就是今天的南昌。
永王李璘是天子李隆基下的一步先手棋,用永王李璘来牵制太子登基。
司竹园之变后,李隆基抵达汉中,便偷偷写了一封手谕,命一名心腹宦官赶往豫章县,‘一旦太子登基,汝可据江南分治’。
正是这份手谕让李璘有了建立东唐,和朝廷对抗的想法,遗憾的是,只是手谕,而不是旨意,上面没有天子宝印,只有天子的私章,天子宝印已经被太子拿走了。
手谕从来不是合法的文书,任何地方官员都不会认可,所以李璘想直接登基为帝难度很大,手下将士都不会同意。
李璘是安禄山占领洛阳后,和其他皇子一起,被天子李隆基紧急派往各地掌握军权,抵御安禄山大军对中原、江淮、江南、荆襄等各地的入侵,李璘被封为江南西道、黔中道和岭南道三道观察使。
李璘目前已有三十万大军,包括他募集的军队和三道各州州兵,但这些军队是用来抵御安禄山大军的,不是给他拥兵自立为帝。
所以现在李璘急于得到一个合法的登基证明,心腹谋士李台卿给他献计,派一支军队前往成都,把天子抢到洪州,有天子在豫章坐镇,太子再登基也没有用,所有人都会臣服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局面形成。
就算太子强行登基,那么天子依旧会在东南建立新的朝廷,东唐就在法理上成立了,而且更加名正言顺,让天子过度两年,永王再以太子身份登基为帝。
李璘被谋士李台卿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折服,接回天子就是他所有策划中的重中之重,那么李邺就成为他这个大略实施的拦路虎。
李邺控制了荆州、峡州、归州、夔州、万州这五个入川的重要州县,就算他的船队强行闯过了荆州,那后面的峡州、归州和夔州呢?他不可能全部闯过去。
他没有那么多船只运兵入川,他的船只最多只能运载一万人,但一万人显然接不回太上皇,至少要三万军队才行,那么大部分军队还是要走陆路。
所以李璘必须要得到李邺的过境许可,让他以朝觐父皇的名义率军入川。
当然,李璘也做好了李邺不肯答应的准备,如果李邺不答应,他就以武力杀入荆州,为了找个借口,他策划了岳州大将康楚元叛乱,他就以平叛为借口,向西追杀康楚元,只要一路占领长江南岸,他的军队就能顺利入川。
李璘同时派出了上千艘战船,一方面封锁汉水,防止李邺的水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