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俶眉头一皱,“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那个员外郎被送回家,他到家不久就死了。”
“他一死,事情不就结束了吗?”
“殿下,如果张均没有拿到他想要的东西,他会放人回家?我听父亲说,那个曹敬尧在狱中熬不过拷打,便承认是自己科举舞弊,但他死活不承认是我父亲指使,被打得不行了,大理寺就把他送回陈仓老家,结果回家不久就死了。”
李俶狠狠一拍桌子,铁青着脸骂道:“大理寺那帮王八蛋!”
他又沉声道:“你意思是说,张均拿到口供,准备对你父亲动手?”
李邺点点头,“下属徇私舞弊,主官也难逃其责,他们就算无法为我父亲定罪,也有充足的理由把他调离礼部,给个闲职养老去。”
李俶缓缓点头,“我明白了,所以令尊辞职,反客为主,把事情闹大。”
“正是如此,我父亲会以受相国迫害为由辞职,把事情闹大。”
第438章 递交辞呈
太子李亨阴沉着脸听完广平王李俶的汇报,冷冷道:“他们想怎么样就随他们去,以后这种破事情就不要告诉我了。”
李俶很清楚父王为什么生气,李岱没有得到父王的批准就擅自辞职,虽然跑来通报一声,但也只得通报而已,却并不是想听从父王的指示。
但李俶也知道,问题是出在李邺身上,之前李岱一直听从父王的指示,要忍辱负重,他从四月一直忍到六月,可李邺一回来才三天,事情就发生变化了。
但李俶也并不责怪李邺,他知道李邺是对的,他一直就不同意李岱忍辱负重,越忍对方就越嚣张,更不会放过李岱和礼部,只有狠狠反击才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可是父王似乎更看重礼部的得失,而并不在意李岱的感受。
“父亲,礼部那个官员死了,恐怕张均要最后摊牌了,李岱退无可退,所以才要主动辞职,以退为进!”
李亨哼了一声道:“他要辞职可以,要以退为进也可以,但必须是由我来做出决定,他李岱先斩后奏算什么?”
“如果父王反对辞职,那孩儿去给他说,相信李岱一定会听从父王的建议,明天不会辞职。”
“不用了!”
李亨冷冷道:“我知道他是听了儿子的怂恿,我倒要看看,他们能闹出什么花来?”
李俶心中叹息不已,他知道,父亲并不看好李岱父子的反击,他已经准备放弃李岱了。
次日上午,礼部侍郎李岱向政事堂递交了辞职信,理由是科举一案严重干扰礼部日常事务,导致官员无辜身亡,他深感无能为力,特向政事堂提出辞职,继续回家为父亲服丧。
尽管李岱说得很含蓄,没有点张均的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就是在抨击张均滥用权力,干涉礼部事务。
一般辞职都是找各种理由,自己身体不好,或者双亲多病,或者为父亲守孝等等,绝不会像李岱这样直接抨击相国干政,草菅人命,愤而辞职,谁都看得出来,这不是辞职,是把事情闹大,向相国张均挑战。
右相杨国忠立刻召集政事堂议事,讨论侍郎李岱辞职。
如果是礼部下属官员辞职,政事堂直接批准,天子就不用禀报了,直接生效,但侍郎不一样,各部寺侍郎、少卿的任免,名义上在政事堂手中,但实际上被天子把控,
杨国忠就算提交给天子,他也得拿出一个政事堂决议来,政事堂的态度是什么?
“大家看看吧!李岱在闹辞职,说某人干涉礼部事务,还说这个人迫害礼部官员,导致礼部员外郎曹敬尧被毒打含冤致死,张相国,你有什么说法吗?”
张均冷笑一声道:“好一个反咬一口,自己科举舞弊被发现,害怕被清算了,开始狗急跳墙了,不错,那名官员是死了,但不是毒打而死,是畏罪自杀,他已经承认了科举舞弊,我正准备弹劾李岱,他倒恶人先告状了。”
旁边韦见素不慌不忙道:“张相国,我一直想不通,不过是多录取三人,它怎么就变成科举舞弊了,怎么个舞弊法,请张相国给我们说一说?”
其实这件事根本就和舞弊沾不上关系,又不是礼部决定招谁,多招哪三人礼部也干涉不了,说泄露科举试题更是无稽之谈,礼部并不掌握科举试题。
张均半晌道:“那个官员有个亲戚今年参加明经科考试,认为今年录取人数减少,可能不利于他亲戚,他就故意扩大人数,而且李岱也擅自同意扩大人数,违背了政事堂的决议,这难道不是大罪?”
“请问他亲戚叫什么名字?考第几名?如果考中了,我们可以单独再考一次,看是不是泄露了试题。”
张均脸上抽了两下道:“他亲戚名落孙山,不查也罢,我不是说,他亲戚有没有考中,而是指这名官员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科举制度,李岱擅自同意扩大人数,这不仅是藐视政事堂,还欺君罔上,这种做法应该严惩!”
“张相国,三十五人的名单报上来后,我们也批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