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在苦苦挣扎煎熬,等到孙子李邺启程走后,他才不再牵挂人世,闭上了眼睛。
李林甫的去世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这个执掌大唐近二十年的权臣,见证的大唐的盛极而衰,人们对他贬多褒少,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结束了,而杨国忠时代开启。
李林甫病逝,朝廷的气氛十分诡异,没有人赶去吊唁,只有儿孙女婿在忙碌他的丧事,朝廷所有大臣都在屏息等待,等待天子旨意下达。
连原本想来平康府敲锣打鼓的宇文家族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直到李林甫去世三天后,天子的旨意终于下达,追赠李林甫为太尉、扬州大都督,并赐班剑武士、西园秘器,赐谥武贞。
天子给李林甫定位还不错,开始有大臣陆续来吊孝了。
这时,一连几个消息震撼了李氏家族,朝廷强制要求李氏子孙全部丁忧服丧,所有人都必须辞去官职,好几个女婿也被要求辞官服丧一年。
但并不是所有女婿都被要求辞职服丧,杨国忠以朝务繁忙为由留任了其中四人,这就暴露了这四人早就秘密投靠杨国忠的事实。
但也有例外,礼部侍郎李岱的丁忧申请被天子驳回,要求他继续留任,等科举结束后再申请,并不是不让他丁忧服丧,而是要求他延期服丧,这是允许的。
李岱毕竟是李林甫的儿子,又是礼部侍郎,违反朝廷制度说不过去,所以李隆基特批,同意他在四月服丧,服丧期为十二个月。
但朝廷的丁忧制度只是针对父母,而到孙子这一辈就不是那么严格了,主动申请为祖父丁忧服丧,朝廷会批准,嘉奖其孝道。
但如果不申请,也没有违反制度,朝廷也不会追究。
相国张均上书天子,要求河东都督李邺秉承孝道,为祖父服孝三年,但他的上书如泥牛入海,再也没有下文,在高力士那边就被卡住了。
紧接着的一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在李氏西祠内炸响,李林甫的爵位由第五子李岱继承,按规定,降一级,封爵上党郡公。
这就意味着李林甫的衣钵最终由李岱继承,东祠才是正宗。
李岫在父亲灵前大哭一场,病倒了。
第396章 穿针引线
太子李亨自从和李林甫暗中结盟后,处境已经大大改善,杨国忠虽然权势滔天,但他的能力和手腕都比李林甫差得太远,对太子李亨形成不了威胁。
可以说,太子李亨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在高力士的暗中关照下,他一般都是通过长子广平王李俶和外界联系。
尤其他通过韦见素、房琯、李岱、程若水、苗晋卿等一批朝廷高官形成了太子派系,又得到陈玄礼、程千里、高仙芝、李邺等军方的支持,他在朝中的势力已经隐隐能和杨国忠抗衡。
这天上午,李俶依旧很平时一样来向父亲请安,这是高力士特地安排,让李俶每天都来向父亲请安,以彰显孝道,用孝道开路,杨国忠也无法反对,天子也默许了。
李俶跪下行礼,“孩儿给父亲请安!”
“起来吧!”
李亨又道:“替我给李林甫之灵吊孝了吗?”
“孩儿昨天去了,很巧,正好杨国忠也去了。”
“那怎么样?”李亨问道。
“李岫几个兄弟都去讨好杨国忠了,孩儿被冷落一边,孩儿觉得李岫是故意做给杨国忠看,以显示他的忠心,不过正好李岱来了,他亲自带着孩儿上香。”
李亨点点头,李林甫的几个儿子站队很鲜明,李岫原来是烧张均的香,被张均耍了以后,现在又巴结杨国忠,真是目光短浅,愚不可及。
“李岱和李岫的关系如何?”
李俶摇摇头,“这也正是孩儿要向父亲禀报的,孩儿发现他们兄弟二人势同水火,李岫极为仇视李岱,公开责骂他不守孝道,不为父亲丁忧服丧。”
“那李岱是什么反应?”
“李岱说,忠孝不能两全,他要先尽忠后尽孝,恪守职责,把天子交付的科举之事做好,然后再给父亲服丧,父亲九泉之下一定会理解。”
李亨点点头,“说得很好,李岫又怎么说?”
“李岫骂他放屁,踩兄弟向上爬,连狗都不如,骂得很难听,李岱一言不发,带着我吊孝完,又把我送上马车。”
李亨愕然,“他是当着你的面骂的?”
李俶苦笑一声,“孩儿也很惊讶,李岫当作客人的面辱骂自己兄弟,太没有君子之风了,所以孩儿才说他们已经水火不容。”
李亨笑道:“应该和爵位有关,还是你皇祖父在丁忧服丧上区别对待,明显偏袒李岱,李岫心里失衡可以理解!”
李俶冷冷道:“孩儿觉得他就是个蠢货!”
李亨转开话题道:“李邺的消息有吗?”
李俶取出一张纸条,递给父亲,“这是他临走前托他父亲李岱交给孩儿的。”
李亨打开纸条,上面只有四个字,‘礼待裴氏!’
李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