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临安不夜侯 第496节(1 / 2)

这让张宓羞愤不已,他已预见到,他的官途将因为杨沅的存在而止步了。

只要杨沅位在中枢,且不停地制造事端,叫人注意到他的存在。那么张宓曾经的行为就会不断被人提起。

这事儿很严重么?

并不然。

可是,因为人人都把它当成一个笑话不停地调侃,他的官声清誉就不可能存在了。

不管他以后做事多么勤勉,总会有人因为杨沅而想起他的这桩糗事。

吏部铨选提拔官员时,只要一想到“摸臀手”这三个字,为了朝廷体面,就不可能让他再进一步。

杨沅啊……

张宓咬着牙冷笑起来。

只要杨沅踏足政坛,他就必须做事。只要他做事,就有出错的可能。

大宋几乎不杀文臣,直到北宋末年国家存亡之际,对北宋六贼的清算,才算开了这个先河。

但,大宋对文官仍旧持着慎杀的态度。

所以,张宓也不敢指望杨沅会犯下必死之罪。

但……若是能把他踢出临安城,不和自己在同一片天空下为官也成啊。

要不然他张宓和屁股,算是过不去了。

杨沅,我会盯着你的。

你千万小心啊,最好别犯到我手里!

张宓想着,暗暗冷笑起来。

……

五月一日,朝会之期。

文武朝臣赴垂拱殿陛见天子。

进殿面君的也不只是在京的五品官。

和政务关系不大的官员,也就不会参加“常朝”,否则宫里站不下。

但也有一些官员品秩还不到五品,但职责相关,那就也要上殿。

比如寇准当初进殿参加朝会的时候还是个六品官。但他是谏议大夫,那就可以上朝。

文武朝臣向天子行七拜之礼,各自归位站定后,看到副皇帝阁下的位子上坐了人,本待出班进奏的杨存中便微微一讶,站住了脚步。

刚刚回朝担任宰执的张浚,本意是想等杨存中先进谏,因为杨存中现在是枢密使,正管着军事,由他进谏更加名正言顺。

这是他们两人事先商量好的“肃流言、正君心”的一个计划。

如今见杨存中站在班中不动,张浚不禁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杨存中知道张浚被贬地方多年,一直不在临安,不知道这位晋王赵璩的德性,便向他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静观其变。

杨存中清楚,这位晋王殿下对于政务一向是何等的懈怠。

他要么不上朝,只要上朝,要么是想帮他哥干架,要么就是他想找人干架。

总之,晋王殿下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果不其然,御前内侍刚刚询问百官有何本奏,晋王赵璩就站了起来。

“陛下,臣有本奏。”

赵璩从袖中摸出一副奏本,对赵瑗道:“‘选人’杨沅上《析金人南下书》,托为臣进呈官家。

请陛下御览。杨沅现在殿外候旨,官家可随时召之入殿,御口亲询!”

百官一听,顿时精神抖擞。

杨沅还是新科省元的时候,殿前奏对便放了一炮,不但至今余波未息,反而愈演愈烈。

现在,他又要放炮了!

第428章 组合拳

“哦?呈与朕看。”

内侍忙上前,从晋王手中接过札本。

赵璩怎么可能打自己老哥一个措手不及呢。

杨沅的这份《析金人南下书》,赵璩已经先给赵瑗看过了。

赵瑗看过之后,两兄弟又商量了一下,才定下今日朝会来个“公开上书”。

赵瑗接过奏书,装模作样地浏览了一遍,点点头道:“‘宣‘选人’杨沅上殿。”

待选官之进士,皆可称”选人“。

不过”选人“主要是做地方官,一甲前三名按惯例是要留京任职的,那是京官。

但惯例毕竟不是法例,所以一甲进士在正式授官之前也称“选人”。

杨沅穿着当日进士及第时官家所赐的袍服,缓步走上殿来,向着赵瑗长揖一礼:“臣杨沅,拜见官家。”

赵瑗点了点头,道:“近来有金人南下的传闻,致使朝野震动,民心惶惶。

卿这封《析金人南下书》,见解颇为独到。

今日适逢朝会,你就在朝会上把你要说的话,与众臣工说上一说。

朕与众卿群议,也好早日做出决断,安天下人心。”

杨沅拱手道:“臣遵旨。臣上这《析金人南下书》,要义只有两段,简洁明了。

其一,金人是否会南下;

其二,我宋国该如何应对。”

杨沅直起身来,侃侃而谈:“先说第一段。

臣以为,金人耀武于蔡州,不过是虚声恫吓,一场政治讹诈而已,断无可能就此挥军南下!”

这句话一出口,果然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