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临安不夜侯 第477节(1 / 2)

所以另一个字才最重要。

而官家给杨沅赐的另一个字是“岳”。

岳者,高壮之山也!

杨沅本名“沅”字,“沅”是沅江之水。

而这山,你便可以有种种解读了。

另外,杨沅可是在殿试时君前奏对,为岳飞将军鸣过冤的。

如今官家赐一个“岳”字给他,有没有别的含意?

赵瑗有没有别的含意不清楚,反正这片刻功夫,众大臣和众进士已不知做出了多少种解读。

众进士提前做过功课,晓得官家赐第三杯酒时,就是官家要退场的时候。

因此这时便纷纷举杯,向官家敬酒。

当然,依旧是以杨沅为首,这就是状元的特权了。

杨沅敬酒已毕,一旁晋王赵璩忽然笑道:“子岳,你被官家点为状元,不赋诗一首,以谢君恩的吗?”

杨沅赴鹿鸣宴,也是提前做过功课的。

师师早就给她的小男人做好了“感恩诗”。

“感恩诗”因为局限性太大,而且没什么可以言述的内容,不过就是歌功颂德、感谢君恩。

所以唐宋大家学者,哪怕诗词几乎篇篇精品,写出的“感恩诗”也不过泛泛,没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流传后世。

而杨沅却是自家事自己知,他欠缺的是古文底蕴,最短板的就是诗词歌赋。

以后成了状元,少不得要跟人有饮酒欢宴,即兴赋诗的时候。

甚至即兴行个酒令,里边都全是学问。

到时候他怎么办?

莫如一开始就立个人设:本人不好诗词。

而且,“水云间”里已经挂了一首他的诗。

上午在国子监门口,他又送了榜眼萧毅然一首,不会有人认为他不会作诗。

因此,杨沅肃然道:“臣,愿以官声政绩,以谢君恩!”

赵瑗一听,两眼顿时一亮。

他是个务实的皇帝,同样认为诗词不过是小道。

于文化一道来说,它是瑰宝。

可是于治理国家、经略天下,它是半点用处也无。

君不见徽、钦二宗,谁不是词画风流的大家,还有那南唐李煜一代词宗,又如何?

赵瑗青年登基,正是励精图治的时候,自然最重实绩。

杨沅这句话说进了他心里去,赵瑗赞道:“好!子岳所言,正合朕意。朕赐建你四柱三间三楼石坊一座,以龙蟠柱!”

杨沅连忙谢恩。

后边正默诵“感恩诗”,准备上前敬酒的卢探花心中大怒。

好人都叫你做了,好话都叫你说了,卢某的“感恩诗”白准备了。

我若再赋诗,岂不是说我不想以官声政绩来答谢君恩?

官家接着再受众进士敬酒,有了杨沅别出心裁的回答在前,大家的敬酒就中规中矩、乏善可陈了。

赵瑗吃了几杯酒,便再次向全体进士赐酒。

这就意味着,皇帝要退场了。

皇帝能来“鹿鸣宴”,就是给足了众进士面子。

很多时候,皇帝都是委托宰相代他主持“鹿鸣宴”的。

而宰相也是来了说一通场面话,喝几杯水酒就走。

一方面,新科进士哪怕是状元,风光虽然风光,和人家宰执的身份地位,依旧是差着十万八千里。

几十年前,人家也是进士,还能陪你喝个尽兴?

再说,彼此官身地位差距太大,他真坐在这儿,进士们也无法尽兴。

皇帝与晋王一走,礼部尚书曲陌等年纪大的主考官也相继退场。

不过这种官宴,自有朝廷派遣的四司六局的人员操办,倒不怕冷了场。

官妓这时就召唤上来,为众进士载歌载舞了。

这时候,杨沅这个状元就成了众人敬酒的目标。

探花卢承泽与杨沅立场不同,之前又被人拿杨沅作比,在跨马游街时饱受羞辱,刚才精心准备的感恩诗又没机会显摆,心中对杨沅颇有怨恨。

当下便招呼一班同年,上前轮流向杨沅敬酒。

榜眼萧毅然一看就知不妙,卢探花这是不怀好意啊。

如果在这种场合,状元郎醉酒出了丑,这事岂能不传扬出去?

萧榜眼马上招呼另一群进士,上前帮杨沅挡酒。

接着,他就再接再厉,领着一帮进士对探花发起了“反攻”。

探花是琼林宴、鹿鸣宴上应该承担活跃气氛,主持酒局的角色,实在推辞不得。

没用多大功夫,卢承泽就被萧毅然领着一帮进士,把他灌了个酩酊大醉。

“年方十三四,娇羞懒举头。舞余驹皎皎,歌罢鹿呦呦。近座香先喷,持杯玉更柔。高唐人去远,谁与话风流。”

大醉的卢探花,望着那娉婷身姿、豆蔻年华的歌伎舞女,不禁拍案大赞,顺口吟出一首诗来。

那香艳气息,倒是真合了他的探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