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临安不夜侯 第413节(2 / 2)

杨沅笑道:“说的是,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纶才大典。自然不能因为倭国来使耽误了。”

杨沅说着,心中便想,他们住在班荆馆?

这是接待外使的四大馆驿中唯一一座设置在城外的馆驿。

静海和尚选择此处是为了方便他行事吧?

倒也好,住的偏僻,你方便,我也方便了。

我去日本时,你送了我一份大礼。如今你来了大宋,我自当投桃报李,还你一刀!

……

由于参加礼部”别头试“的官员和官宦子弟还没有来报名儿的,负责“别头试”的小官无所事事,正坐在签押房中支着下巴打瞌睡。

对比起礼部大门口长长的队伍,当真是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一如某些场合的窗口。

刘琼把杨沅领进报名处,扯开嗓子喊了一声:“解元公报名来啦。”

那小官下巴一下子滑下了手掌,迷迷瞪瞪睁开眼睛,听说是解元公杨沅来报名,倒是没有因为被人扰了清梦而发怒。

他客客气气地请杨沅坐了,便递过一张“报名表”。

杨沅接过一看,不禁哑然失笑,“表格式”的,正是他的“发明”。

杨沅依照上边需要填写的要素,写明了家状、年龄、籍贯,已经参加科举的次数,便拿到了一份“凭证”。

这份凭证不是“准考证”,而是来日用来换取准考证的凭证。

等所有人报名完毕,礼部是要张贴公布所有投考人名单的。

各个地方的举人之间,少有不知根知底的。

如果其中有人有问题,其他举人就可以举报,这就相当于一个“公示期”了。

同时,礼部还要对考生们进行调查,确保报名者没有行止逾违、没有户籍造假。

等“公示期”结束,礼部就会张贴“都榜”。

“都榜”也叫“混榜”,就是排好座次,告知合格举子何时考试、考场在哪里的通知。

那时考生就要凭这“凭证”去领取正式的准考证——浮票了。

杨沅是解元,那负责报名的小官对他很是客气。

一路绿灯地办好手续,那小官还殷勤地把他送到门口,热情地招手道:“欢迎解元公再来啊!”

杨沅回头看了他一眼,那小官自知失言,急忙补救,尬笑道:“欢迎再来时……解元公便是下官的上官了,啊哈哈……”

杨沅听了也不禁失笑,向他潇洒地拱了拱手,扭过头来,心中便是一苦。

我这名,算是已经报上了。鹅王殿下,你可得给力啊!

要是你弄不来考题,我这解试第一,到时考成了省试倒数第一,那脸可就丢大啦!

第371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

杨沅走出礼部大门的时候,一些已经报名成功的举子也正三三两两地往外走。

看见那合眼缘的,便有举子主动上前攀谈,商量一起寻个客栈租房备考。

住客栈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因为那里举子多,门路广,不仅有舒适的备考环境,还可以及时听到一些大儒的动态。

而那家境贫寒的,则大多是默默地一个人去城郊民居寻租,亦或是去某一处寺院捐些香油钱,租住一间禅房。

杨沅已经做官了,而且杀过人,不想与人亲近时,无需刻意作态,就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

那些学子纵然有心攀交,感觉到他的气场也就打消了念头。

杨沅赶到枢密院,门房老秦呲着大黄牙笑道:“哎哟,杨承旨回来了,身子可大好了?”

“一点小伤,已经好了。”

杨沅一甩手,袖中便飞出一只盒子。

老秦连忙伸手接过,定睛一看,却是打着最新包装的龙井炒茶。

他曾看见林一飞林编修提着这样两盒茶叶从大门进去过。

”哎哟,谢谢杨承旨,谢谢杨承旨。”

杨沅摆了摆手,便走了进去。

照理说,杨沅该先去八绂堂找机速房都承旨郑远东销假。

不过已经一个多月不知“蝉字房”的情形了,杨沅便先回了趟“蝉字房”,想先见见大家。

杨沅进了大签押房,就见室内空空,偌大一个签押房里一个人都没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