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也不用他帮忙了。
有家人还有乐薇在,婚事处理得极为妥当的,女方也甚是满意。
纪楚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做个吉祥物。
而正式的婚期也已经确定。
就定在正月二十这天。
纪家兄嫂找人算过八字,这时间正合适。
而且过完年办完喜事,他们再待个半个月二十天的,正好启程回家。
那天气正合适,不管是回曲夏州,还是原化州,路上都好走。
再等下去,天气就要热起来,很不适合赶路。
总之全家把事情安排得极为妥当,衙门封印之后,纪楚这个大忙人,反而成了全家最闲的那个。
纪楚也没去添乱,专心带闺女,反而难得悠闲。
这期间,纪楚还收到薛明成薛大人的来信,说他好一招祸水东引。
同僚都在埋怨,说浙东佃户都不跑,实在是让本地其他知州知府难堪。
又隐晦说,你给皇上夸的海口,难道就不怕食言?
纪楚心道。
我是说开疆扩土,却也没说什么时候开啊。
总之先把这地方发展起来再说。
许阁老同样来信,不过许阁老多是夸的。
说内地的田地少,早就是弊病,没想到纪楚能找到解决之法,确实不错。
还让他放心即可,朝堂上有他们在,不会让他受太多诟病。
如今的许阁老可是什么都不怕的。
要说他以前对先太子还会心软,对如今的皇上,却是一点也不会。
再有,便是曲夏州的信了。
曲夏州信件厚厚一摞。
毕竟是他根基最深的地方,跟他交情深厚的人也不少。
尤其是小宋训导,把如今数科联盟的消息都说了一遍,最后道:“数科联盟,只怕会发展到无可比拟的地步。”
谁让这东西太好用了。
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物件的迭代。
有的好用,有的只是噱头,但不影响总体的进步。
最后则是景大人跟滇州府那边的信。
棉花路基本已经竣工了。
那边冬日不用停工,估计年后二月份,就能正式通行。
为了这条路,可是花了国库不少银子。
所以滇州府的棉花税,必然要交给国库一大部分的。
为此,当地的棉花种植迅速扩张。
等到五月份,滇州府棉花就会由这条路,运出大山,运到京城等地。
大批量的棉花运出去,这会改变多少人的冬天,单是想想,大家就觉得高兴。
绵绵戳戳爹爹的脸道,爹怎么笑成这样啊!
不过爹爹好厉害!
昌河州的冬日一天天过着。
这个年节注定热闹。
一个是来了不少亲朋。
二是纪振跟白婵婵婚事将近,日日都有人在宅子里走动。
不过到了腊月,大家才明白这昌河州的冬日是个什么样。
白婵婵的娘家人还道:“都说曲夏州已经够冷了,但跟这里比起来,还是不一样。”
在曲夏州的,十一月还能出门,腊月穿上厚棉袄也能走动。
可昌河州这边的腊月,大家都猫在家中,除非必要,基本不往外面走。
不过这样也好,凑在一起说说家常,也算热闹。
大家也尽快赶制大婚需要的物件。
纪振跟白婵婵自然是最忙的。
纪振还靠着些年的月钱,在衙门附近购置了一处小宅子,这宅子之前就装了火炕,等到成亲后,就能住进去。
为了收拾这个宅子,腊月他也在外面走动。
白婵婵家人看着,自然没话说,也心疼他太冷,直接去街上铺子里,买了两块最好的皮子。
这般其乐融融的氛围下,很快就到正月二十。
因是知州的侄子成亲,来凑热闹的人不少。
婚事的场面热闹又喜庆,看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这好像给漳兴四年,带来一个好的开始。
听着喜庆的礼乐,再看着热闹的迎亲队伍,即便是围观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喜悦。
今年,日子一定会更好吧。
随着新一年到来。
昌河州果然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传来喜讯的,是纪楚一直关注的两处养殖场。
“成功过冬!”武掌柜跟皮货王家的,兴高采烈地同纪大人讲,“还是您的方法好用,赶紧在附近建了火炕,那温度极合适,兔子都生了两窝。”
武掌柜他们几乎是在养殖场过的冬。
眼看着宝贝兔子生了崽,再看水貂也照常吃喝,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看这些东西,可比我家儿子都精贵。”
“谁说不是啊,小心翼翼伺候,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