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5章(1 / 2)

京都四周虽说田地不少,但是京都靠北,这粮一年一季,而京都的繁华让这里的人口不断增多,所以总要依靠外来的粮食才够吃。除了九州,江都、临安,甚至是洛城都会往京都送粮食,只是多少有区别罢了。

唐小六还不知道,他说的这些都是南宫云辞早就掌握了信息,她问他,不过是看看他们唐家的合作意愿是否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真诚。

“我有一点不明白,洛城与京都之间隔着你九州,何必舍近求远?”

“粮产不是稳定的,所以分散些,才更稳妥。至于洛城,和九州一样,主要的产出都是粮食,粮食只有往京都卖,才是价格最高的。”

在商言商,粮食商人之间虽然有竞争,但是遇到事情也需要相互帮助的,所以他们不会为了一点生意,对其他粮商赶尽杀绝。

“只是这样吗?”

唐小六看了眼表情淡淡的南宫云辞,总觉得她双眼洞悉了一切。“不止,咱们做生意的总是离不开与官员打交道,官员之间打个招呼,无论多少总要给个面子。”

民不与官斗,不是一句玩笑话。

“若是我南宫家意欲在京都参合一下这粮食生意……”

“粮食供给不成问题,九州粮食商会,我唐家还是说的上话的。临安和江都,于您而言更是手到擒来。”

唐家正是看重南宫家这份底气,才原意倾囊相助,等南宫家在京都站稳了脚跟,他们就会有更多的粮食卖到京都来,这买卖绝不会亏。而且搭上她南宫家,就等于得了京都的贵人的庇护,日后做生意腰杆也挺得直些。

唐小六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一样,“南宫行首,只一点,您能让这生意不被京都的老爷们阻拦吗?”

南宫云辞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看向一旁的徐京墨。接到夫人示意的徐京墨先是给唐小六续了杯茶,才缓缓开口,“当朝四位阁老,两位阁老会站在我们这边,恰巧,他们二人兼任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

户部统管粮税、杂税和漕运,吏部直管官员,这样的背景下,除非是皇帝亲自出手,不然绝不会有不长眼的东西

来找麻烦的。

这些唐小六不会不知道,但是他要他们亲口说出这一句才能安心。他们唐家选择帮南宫家,那么京都原有的生意伙伴就可能全部反目,一斤粮食都不从他们唐家采买,若是南宫云辞的生意做不起来,唐家可就损失惨重了。

南宫云辞既然准备拿京都的粮食商会开刀自然会做好万全的准备,她并不打算赶尽杀绝,但是她必须要拿到她需要的话语权。

她只要涉足粮食的生意,那些粮商必会想法子将她逼走,最简单粗暴的法子就是杀价。她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来给朝廷添堵的,所以她不会一直跟着降价,待到来年这京都的粮食生意必有她南宫家一份。

“您已经站在许多人望尘莫及的位置,为何还要吃力不讨好的做这些事情,那些人也未必会对您感恩。”

南宫云辞不意外会被人问到这个问题,以后也一定还会有人问她,她的答案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篇》,表达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南宫云辞虽是女子,一样也学了四书五经,她饱览群书为的是明理,而非科举。

谁都不能说这句话不对,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南宫云辞口中的大道,并非什么君子大道,而是她自己心中的道。

天下为公,公不分男、女,天下之人皆为公。

能明白的人自然明白,不明白的人也不必明白。有些事情,只要有人开头,就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的将事情继续下去。

她要为这世间的女子开辟出一片天地,她不需要谁的感恩,只要这些女子能立起来、能把握住机会就好。

不得不说,徐京墨庆幸自己的妻子是她的时候,南宫云辞也在庆幸她的夫君是他。

看唐小刘一副沉思的样子,南宫云辞转而问起了他的妻子,“瑶瑶可好?”

说起妻子,唐小六一下就变的眉开眼笑,两人性子都比较活泼,婚后打打闹闹的过的很自在,“临出门儿,府医发现她怀孕了,所以她才没跟过来。”

苏瑶人没来,但是专门写了信让唐小六给她带过来。

南宫云辞这才知道她怀孕了,“倒是我的不是了,下次见面时都能见到小侄儿了。”

“京都的事情说的不得要我在这边坐镇,若是她和孩子能赶路了,我就把他们接来京都。”天子脚下说不得会有大造化,若是可以,他倒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走科举的路子,仕途总比商途更好走些。

等到送唐小六回九州那日,南宫云辞特地准备两盒糕点,这都是苏瑶以前在临安喜欢吃的,还送上了不少的补品和玩具。

京都的粮食商会的老爷们,有些得了消息,说是唐小六去了南宫府上。但是他们也不以为意,不过一个黄毛丫头,还能反了天不成。企图庇护天下女子,还要他们帮忙,这怎么可能?此女乃是家宅不宁的祸乱之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