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李柏然才再说官员多耗银子,总不好在这会又去增加官员。”王阁老这话就差说皇帝不愿意安排了。
沈阁老想到前些日子拒绝他的谢长歌,心里不痛快,便说“既然是国之栋梁,就该好好体会民生,这次一甲的三人不如都放到远些的地方去任官。”
秦阁老、王阁老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提这事儿,但是也是无妨,这次的三甲,除了谢长歌都不是世家的人,随便怎么安置都不会闹出乱子来。
内阁商量好后,就写了折子给皇帝,他对这些安排根本无所谓,当即就批复了。
谢三爷也是后面才知道的,他虽然在吏部,但是只是文选司的员外郎。本来他还在想要怎么运作才能让侄子如愿,没想到这沈阁老记仇,顺便帮他解决了麻烦。
“你们的去处定下了,这次翰林院一个不留。”谢三爷看着侄子,问“为了一个女子,舍了阁老之女,值得吗?”
“值得的。三叔,沈阁老这人贯是固执己见,我就算如他所愿,以后无非是他手中一枚棋子。”
谢三爷知道侄子是想清楚了,也就不再多劝什么,只是他以后的路却未必好走。“选择锦都,你可知那边有多偏僻。”
临安到锦都差不多要走一个半月,若是路上稍有不顺,许是要两个月。听闻锦都的风俗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那地方似乎粮食产量还不错,但是因为路程遥远,东西不好卖,所以一直都穷。
每年到了岁末考核,户部清吏司掌管锦都的主事都要唉声叹气一个月,谁让他运气不好分到了锦都,连着几年考核都只能勉强得个平,完全没有晋升的希望。
谢长歌当然知道,但是只有足够远,他和她才能真的成亲。至于以后,一点一点来,他虽然没资格上朝,但是朝上的事情还是有所耳闻的,早晚有一天会乱起来。
“三叔,我选择锦都不仅是为了儿女私情。那边离京都够远,京都就算起了乱子,那边也不容易被波及到。天高皇帝远,自己的底子还差,这地方苦是苦,但是也更容易建功立业。”
谢三爷想想这年皇帝的所作所为,也不得不说侄子说的对,“赴任前,回去再陪陪你父母,你这一去,说不定要个十年八年才能再与他们相见了。”
第58章 谢与花,终成……
“小姐,西域那人果真是得了京都的消息。”北楼这些日子和西域人打交道,总算是没有白费功夫。
他们想绕过南宫家找其他家签下这固定价格的契子,自然没能成功。在临安城,做茶叶生意专门排除南宫家,这不是告诉别人你有问题吗。
“不管他们,之前的货可都运出去了?”
时间太短了,只有两个月,就算他们一刻不停的赶工,也只是杯水车薪的效果。
“您放心,无论哪种茶,咱们都运去各地了。”幸好之前他们将陈茶都制成的砖茶,节约了不少时间。
散茶的陈茶隔一年价格降一半,隔两年只能卖出原价的两成。但是制成砖茶,就可以保存更久,两年的砖茶也比散茶的茶味儿更浓。何况砖茶的价格差不多散茶的两到四倍,这是算上了同等数量散茶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后给出的价格。
本来的价格西域人还算能接受,但是算上一城一成税,这价格他们就不可能受的了。南宫云辞让下面人用最快的速度将砖茶往西域那边运过去,但是这事儿是西域人所不知道的。她可没打算便宜卖给西域人,尤其是在他们想要坑她以后。
“朝廷的政令已经下发的各地了,你先拖着他们,等商会之事谈定再说。”
南宫云辞又问紫阁,“各家收了帖子是何反应?”
“成家似乎不乐意由您挑这个头。”
成家的祖上也是官身,可惜子孙不争气,于读书一道都少了些天赋,后面就变成了商户。虽说吃穿不愁,但是心里总是缺了点什么。成家的家主比南宫君烨大了十几岁,却一直屈居南宫君烨之下,时不时就要找点由头弯酸一下。
成家虽然没人擅长读书,不过他们始终以儒商自居,“坚持”孔孟之道,对于她这种不安于后宅的女子很是嗤之以鼻。
成家不参与也是南宫云辞早就预料到的,无所谓,临安的茶商最大的有四家,分别是南宫家、成家、吕家和严家,有三家就够了。
南宫云辞将这宴会的地方定在个园,个园是她父亲送给的生辰礼物,园子中间是一大片活水,这园子集齐了江南的特色的建筑和假山,四季四景,春有红墙衬着纯白的玉兰,夏有绿荷并红荷,秋有银杏铺满地,东有红梅迎风开。
都是茶商,自然喝的还是茶,配上各式各样的茶点,这轻松惬意的氛围让大家感觉是来个园游玩,而非谈正事的。
朝廷这过路税抽的太狠了,不到两个月时间,茶商们就受不了了,在这样下去他们只能尽量多在本地去卖茶叶,但是一旦大家都这样去卖,茶叶的价格必然会崩塌。
吕家和严家可都是打听到南宫家近些日子都关店了,但是之前他们就运了许多货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