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88节(1 / 2)

而普通军卒,他们关心的就比较简单的,军户取消后,如何安置他们。

大明的军户有两种,一种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一种是被强行划为军户的。

后者强烈的想要获得自由。

前者虽然虽然没有那么迫切,但也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不用再被军官们奴役。

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卒,都想知道更具体的情报。

然而朝廷关于这方面的口风很严,连李善长都不知道内情。

这更让大家坐立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一封诏书被送往北平,宣魏国公徐达回京。

朱棣不解的问道:“爹这时候叫您回京做什么?”

徐达斜睨了他一眼,小子跟我装傻是吧?

你要是连这都看不出来,就不配当我徐达的女婿和徒弟。

被看穿的朱棣尴尬的笑了笑,说道:

“看来军改之事是真的了,爹这是希望您回去坐镇。”

徐达这才满意的点头道:“军户制有大问题,只是以前没人能劝的动陛下,这次看来是有人说动他了。”

“现在也正是军改最合适的时候,云南被平定,大明后方稳固。”

“北元自洪武十四年被打残,就彻底失去了主动进攻能力。”

“至少在三年内,大明不会再有大的战争。”

“陛下选了个好时候……就是不知道新军制是什么样子的。”

朱棣有些遗憾,这也意味着三年内,他没办法主动出击攻打北元。

不过比起此事,他更关心另外一件事情:

“您刚才说,有人说服了我爹,不知道是谁,竟有如此大的能耐?”

第161章 功勋九转

徐达慢里斯条的将诏书收起,问道:

“你一个月和高炽通一封信,就什么消息都没打听到?”

朱棣苦笑不已,自己这点小伎俩完全瞒不过老丈人啊。

索性也就不再套话,直言道:“高炽虽然聪慧,但毕竟年龄还小,能打探到的消息不多。”

“不过,我从他的话里听出,爹娘和大哥很重视陈景恪。”

“我也有想过会不会是他,可他才多大,依靠什么获得我爹信任的?”

徐达没有解释,而是说道:“这个世界总有许多,你无法理解的人和事。”

“我以为我已经很高看陈景恪了,没想到他比我想的还要厉害。”

朱棣追问道:“他到底做了什么,您不能告诉我吗?”

“不能。”徐达果断拒绝:

“也不要试图招惹陈景恪,你惹不起他。”

朱棣有些吃惊,更多的是不服:

“您莫要危言耸听,我堂堂亲王会怕他?”

“爹还能为了他,将我杀了不成?”

徐达说道:“那倒不至于,但能让你变成一个普通的亲王。”

朱棣更加震惊,如果说这话的不是自己的老丈人,他肯定会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可正是因为说这话的是老丈人,他才更加震惊。

凭什么?

我爹是皇帝,我娘是皇后,我大哥是太子。

我是塞王,亲卫卫队过万,有权力调动北平的兵马。

这样的我,竟然不是一个小小伴读的对手?

招惹了他,有可能会被贬成普通亲王?

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将我爹给迷惑成这个样子?

连亲儿子都不顾了?

说起来他和陈景恪还是有些渊源的。

王妃徐妙云产下孩子之后,一直在使用陈景恪制定的疗养之法调理身体。

朱高炽在皇宫里,和他的关系也很好。

当然了,朱棣是不敢和陈景恪结交的。

你一个藩王私下结交太孙伴读,是何居心?

但他对陈景恪关注一点都不少。

别的不说,这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就足以让他关注了。

正因为熟悉,他也知道陈景恪比较受重视。

可怎么都没想到,竟然能重视到这种程度。

看着不敢置信的女婿,徐达感同身受。

他也是前几天没事儿干,拿着军用地图瞎捉摸,才意外发现了朝廷的布局。

迁都,黄河改道,宝钞新政,军制改革,军户修新都,在地方掺沙子……

这些政策,拆开单独看,也都是利国利民之策。

真正让他心惊的是,这些大动作竟然都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大局。

这些环节相互促进,减少其它环节的难度。

比如用军户修建新都,既节省了民力,又安置了军户,减少了军制改革的麻烦,还在地方掺了沙子。

宝钞新政也是一样,现在新钞推广已经进入瓶颈。

其一是新钞数量少不够用;其二是偏远一些的地方不好推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