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明说,只能当真话来听,她客气道:“都是自家亲戚,在哪儿吃都一样。”
林大山生怕李秀再为难林大河,于是放下酒杯解释道:“今天还没进村,我就碰到了援朝,闲聊了几句他便邀请我中午陪他喝两杯,这事不怪大河。况且,村里的族人都是自家兄弟,在哪吃不是都一样,别计较太多。”
李秀:“”
合着是她太计较,小肚鸡肠了?
好吧,这事翻篇。
“大哥,这次你回村是要办什么事吗?”
“二婶,这次我和爸回来主要是为了收购药材,今年村里种了药材的,我们都可根据品质收购。”
林舒从里屋出来,正好回答她的话,等李秀惊讶的回过头来,她应该是没想到林舒也回来了。
“二婶,今年你们种了多少?”
问起这事,李秀心虚的看了眼林大河。
年前,林大山回村鼓励村民种药材,她没当回事,药材一分地都没种。
还是今年春上的时候,林大河看别人多多少少都种了一点,他才开荒种了五分地。
“种的不多。”
林舒知道李秀从嫁过来开始就和大房不怎么对付,大房让干的事她一定不会乖乖听话。
所以对她没什么期望,种不种、种多少都无所谓。
林舒也没问她具体种了多少,点了点头:“这次我和爸回来就是为了收购药材,你们如果种了,这几天赶紧采挖回来,等收完药材我们就得赶回去。”
说回来收购药材,村民并非今年才开始采挖,早在一个星期之前,就已经有村民开始采收了。
到了下午,就有村民挑着提前收回来的药材到林家大房老宅门口排队。
牛婶子距离林家大房最近,她也是第一个排队的村民。
林舒把堂屋收拾出来,等林大山找来两个村里的后生,让他们帮忙抬药材便开始收购。
林大山负责称重报数,林舒用本子记上算出总数,付账要等排队的药材都过完称,晚上才一家家的去结账。
牛婶子和刘小娥的关系不错,林大山当初回来建议他们种药材,她很有魄力的把家里的五六亩坡地都种上了药材。
今年春季的时候又让家里的男人开了三亩荒地种上了半夏。
总共种了八九亩地,今天才收了三亩地。
不过,三亩地的丹参也不少,五十公斤的称秤,要把三亩地上万斤的丹参过称,需要不少时间。
那些只种了一点地的村民就开始羡慕嫉妒了。
一开口语气不免有点酸:“我说牛嫂子,你家当初怎么就舍得把家里的地不种粮食种药材?是不是年前大山私下嘱咐了你,要不然你怎么敢这么豁得出去?”
“就是啊,牛嫂子,你家的地临近我家的地,怎么春季种地时没见你提醒一下我们?”
“牛婶子,这里有几千斤吧?能卖多少钱?”
小辈的说话还算客气。
随着最后一袋丹参过完称,林舒记下数量,在村民们期待的目光下,把总数算了出来,随后乘以单价。
“林舒,婶子家的丹参可以卖多少钱?”牛婶子一脸期待。
林舒又算了一遍,确认无误,把数字记下来,抬起头来看了看众人一圈,“牛婶子今年种的丹参品质上乘,单价是八分钱一斤。今天挑过来的丹参总共是一万两千六百斤,按每斤八分钱算,一共是一千零八块钱。”
“嘶”
众人听了这个数,倒吸了口凉气。
要知道这个年代在城里当工人,工资也就三四十块钱,学徒工更是二十几块钱。
三亩地的药材就可以卖一千多。
那相当于三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
今年药材种的多的村民,心里一片火热。
发了!
发了!
比如林援朝一家,上午知道收购价时感触没这么深,现在听到报出牛婶子家的数目,才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钱是可以装进自己口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