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凑,还是能够向朝廷转运的。”
毕竟是江南本土成长起来的官员,对江南的赋税以及仓禀情况知之甚深。
“沈大人不妨先这样,先等等,如今卫国公领兵在西北受挫,不仅南省物议沸然,京中一些仁人志士也当奏禀于上,为社稷而计,罢兵止戈。”鲁伯奇道。
沈邡眉头紧皱,问道:“鲁大人的意思是,神京城中官员会弹劾,谏阻出兵?”
郭超朗声道:“一年动了三场兵事,现在又进兵不利,国库早已空虚,纵是下官在庙堂之上,也要奏请吾皇,召回卫国公,与和硕特蒙古化干戈为玉帛。”
“如是再败一场,真就是动摇社稷,天下不安了。”鲁伯奇慷慨激昂说道。
沈邡一时默然。
原本是想在钱粮一事上配合朝廷,落个不骄不燥,勇于任事的评语,但现在看来,还有一些掣肘。
至于西北兵事,这几天神京城中的一些沸议,他也注意到一些。
那贾珩莫非真的在西北折戟?
念及此处,沈邡正要开口应允,忽而外间传来老仆的声音,说道:“老爷,今日的邸报送来了。”
南京的在任或者致仕官员,都有看邸报的习惯,因为这关乎朝堂动向。
沈邡道:“送进来吧。”
那老仆说话间,就拿着一份邸报进入书房之内,将邸报递送过去,笑道:“老爷,小的去取邸报时,衙门的小吏说西北大捷,朝廷在西北打赢了。”
沈邡闻言,面色一惊,说道:“你说什么?拿来我看看。”
说着,从那老仆手里接过邸报,一目十行,迅速阅览起来。
而郭超以及国子监司业鲁伯奇对视一眼,面面相觑,从对方眼中捕捉到震惊之色。
沈邡放下邸报,看向二人,语气复杂道:“卫国公在西北取得大捷,女真亲王岳讬为其生擒。”
相似的一幕幕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金陵城中的官宦、士林之间传开。
卫国公率兵急赴西北驰援,在西北经过半个多月的鏖战以后,大败和硕特蒙古,歼敌五万,生擒了在西北煽风点火的岳讬。
此信传扬在整个江南,江南沸腾莫名。
因为就在不久前,江南士林以及邸报都因为西北的焦灼战况,对朝廷官军不太看好,但形势变幻之快令人咋舌。
沈邡将邸报递给老仆,示意拿给郭、鲁两人阅览,沉声道:“卫国公这次又打赢了,朝廷这次催促粮秣,南京咬咬牙也得供应上,否则朝廷定然怪罪。”
这就是挟大胜之威,堂皇大势一旦压下来,江南方面哪里还敢有异议。
第1089章 陈潇:要不,我回避一下?
沈宅,书房之中
郭超放下邸报,轻轻叹了一口气,心绪多少就有些复杂。
这个卫国公竟这般用兵如神?那最近江南士林以及致仕官员所议,卫国公进兵不利,又是从何而来?
其中可有不少是当年供职于兵部的官员也这般说,朝廷要在西北连番折戟了。
一旁的鲁伯奇面上同样见着几许惊声,说道:“卫国公又打赢了。”
郭超感慨说道:“这个卫国公,似乎自领兵以来,就没有吃过败仗。”
沈邡面色复杂,低声道:“既然朝廷已经在西北取得大胜,那么江南的米粮供应就不能再有推脱之辞,两位先前所言,南京户部也办不了,眼下还是转运粮秣给神京,尽快让西北战事平息下来。”
郭超与一旁的鲁伯奇对视一眼,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人家都打赢了,现在再说其他,也没有多大意义。
待郭、鲁两人离去,沈邡脸色刷地阴沉下来。
那贾珩小儿又打赢了,当真是大汉军神不成?
记得上次领兵前往北疆就是如此,果然不能指望其吃败仗以后,他以后再行复起。
就在沈邡目光阴晴不定之时,外间传来柔婉的声音,道:“兄长在书房吗?”
正是小郑氏的声音。
沈邡定了定神,看向那提着一个食盒的丽人,进入书房,艳丽玉容上见着浅浅笑意,说道:“兄长,我给你煮了点儿银耳莲子羹,你尝尝。”
自从沈邡贬谪之后,颇为不得志,而小郑氏就时常过来安慰沈邡,至于其姐,这几天则是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沈邡不好多看小郑氏那张笑靥似花的脸蛋儿,说道:“有劳了。”
小郑氏道:“这几天,我听吴妈说,朝廷在西北的战事不顺当,那姓贾的要倒大霉了?”
说着,将盛好的粥碗递将过去。
沈邡拿着汤匙的手轻轻一顿,说道:“那卫国公刚刚在西北打赢了一场胜仗。”
小郑氏:“……”
脸上笑意凝滞,心神剧震。
沈邡叹道:“弟妹,我知你心头仇视那卫国公,但此事不能急于一时,还是得徐徐图之啊。”
“兄长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