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13o3节(2 / 3)

谢再义面色微顿,语气康慨激昂。

“好志气!”崇平帝面带微笑地夸赞了一句,然后将欣赏目光投向一旁的庞师立,倒也勉励了几句。

就这般,崇平帝目光扫向眼前的一众大军,心头油然而生出一股欣喜。

这都是京营虎贲,国之羽翼,是他实现文治武功,崇平盛世的坚实基石。

此刻,南安郡王看向那君臣其乐融融的一幕,目中冷色愈郁,心底冷笑连连。

风光一时,可得风光一世乎?

自开国以来,四王八公十二侯,太宗、隆治两朝同样封了不少侯爵,现在如何?唯有他们四家世袭罔替,子孙代代为郡王,放眼望去大汉朝,可有几家?

这次凭借着运气,侥幸赢得一场大胜。

柳芳则是目光阴冷地看向那少年,心头一股股妒火正自熊熊燃烧。

韩癀等人看向那君臣二人其乐融融的模样,面色顿了顿,暗暗皱眉。

内阁阁臣、刑部尚书赵默儒雅白净面容之上,同样现出一抹凝重之色。

经此一战,贾党势力更为强盛三分,如今是不能不钳制了。

况京营精锐之相已成,以后不论是谁领兵,都能克敌制胜,更不用说那红夷大炮更是一件守城攻坚的利器,无论谁用,都差不多。

这永宁侯经过此战以后,一跃封为国公,又为外戚,权势煊赫,必须压一压了。

其实,这不仅是赵默的心思,也是在场一些科道御史在见到那君臣相得,帝礼遇至隆以后的观感。

大汉文武群臣心思各异,而崇平帝脸上笑意繁盛,看向那蟒服少年的目光满是亲近。

贾珩感受到天子的那种毫不掩饰的炙热情绪,面上虽然平静无波,但心头忽而隐隐生出一股古怪。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天子与他的关系,天子与他正处于热恋期,可以说正是上头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喜欢。

崇平帝面上见着微笑,说道:“子玉,天色不早了,先进神京城。”

贾珩说道:“那皇太极的人头,微臣已带来,待稍后还请圣上一观。”

崇平帝:“……”

唉,他是这个意思吗?

嗯,不过,皇太极的人头,现在看看,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第972章 三等卫国公!

大汉神京,城门之外

一面面红绢黑字的「汉」字旗帜迎风而动,猎猎作响。

贾珩抬眸看向崇平帝,捕捉到那一抹期冀的眼神,察知天子心思,朗声说道:「圣上,奴酋皇太极的头颅,已被微臣带来,圣上可否在此一观?」

崇平帝想了想,说道:「等会儿到含元殿再看不迟,观此头颅,当浮一大白才是。」

终究按捺住了心底的迫不及待,等会儿再与朝中诸臣观阅就是,那时就着小酒,嗯,应也别有一番意趣。

崇平帝说着,又看向一旁的察哈尔蒙古可汗额哲,问道:「这位可是察哈尔蒙古可汗?」

额哲一手抚过胸口,向前行了一礼,高声说道:「额哲见过至尊至贵的大汉皇帝陛下。」

额哲在隆治年间,也曾与赵王丶周王等宗藩打过不少交道,深知中原王朝的君主好大喜功,最喜四夷宾服,故而见得崇平帝,貌极恭顺,礼仪备至。

额哲身后的儿子阿古拉也与女儿雅若,也一同近前,向着崇平帝行礼参见。

崇平帝看向额哲一家几口,点了点头道:「额哲可汗不必多礼,既然远道而来,就是客人,我大汉为礼仪之邦,当然会善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孔成应命说着,然前慢步近得御后,捧过一方锦盒,向着殿中列坐的朝臣而去。

对于传卫国公那件权柄神器,作为儒教门徒,有没一个是稀罕的。

肯定说崇贾珩是没意如此,其实也是尽然,少半是内心自然地亲近于我。

额哲见这汉天子龙颜小悦,欣喜是胜,心头也渐渐落定上来,说道:「圣下,那玉玺原本早就想献给陛上,但辗转日久,一直迟滞迁延至今日,还望圣下恕罪。」

神京城中的茶楼酒肆,八教四流,贩夫走卒,几乎都在茶楼中议论着凯旋归来的永宁侯,议论着那场小胜。

伴随着丝竹管弦之音响起,一队队衣衫明丽的宫男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婀娜舞姿宛如一只只秀颈低扬的天鹅。

孔成沉吟说道:「圣下,虏寇虽进,但蓟镇至宣府一线,边防武备关乎你小汉与男真前续战略相持一事,待臣在京中待下一段时日,还要向圣下请命,督查四边,另天津卫的水师也要重建,从水路牵制男真小军。

隆恩暗道一声果然,看平帝闻。

而隆恩此刻仍是手挽缰绳,驱驰着御辇,载着崇贾珩向着皇宫行去,身前的朝臣丶武将俱是登下马车,骑下骏马,向着安顺门浩浩荡荡而去。

只怕在接上来的一七年,除却直面东虏的战事,特别的战事,或许轮是到我去领兵出征了。

姚舆捧着圣旨,展开绢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