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折辱!
刑不上大夫……
啪嗒,一个鸡蛋砸在云光脑门儿上,蛋清和蛋黄一时齐下,将那道早年随贾代化出征杀敌而留的淡淡刀疤都糊住,腥臭味在云光耳鼻之间充斥着。
贾珩这边厢,骑在马上,沿着街道向前行着,约莫有两刻钟。
他先前已着赵毅先一步,向着皇城禀告天子,想来这一会儿,天子已经收到了捷音。
而正在向前走着,忽然前方传来嘈杂喝骂之声,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开一条通路。
打着五城兵马司旗帜的一队军兵,从道口而出。
“什么人在此聚集?挡着我家大人的路?”这时,一个总旗官打马而来,趾高气扬,遥遥喝问道。
原来是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指挥同知——裘良刚刚下了衙,准备返回家中。
裘良为五城兵马司指挥同知,掌着京城治安,出入之间派头十足,时常着五城兵马司的二十个军卒骑马开道,当然裘良也不傻,名义上是说回府之前,弹压街道,公私两便。
但是此事还是为御史弹劾过几次,裘良收敛一段时间,又是故态复萌。
“没眼力见的东西!没长眼睛吗?”不由贾珩出言,一旁的曲朗,手中一扬马鞭,朝着那总旗官就是迎面一鞭!
啪!!!
那总旗官脸上就被打了一条血印子,刚要破口大骂,见到穿锦衣卫的曲朗,而后又看向那身后面带煞气、怒目而视的京营军卒,宛如一盆冷水当头泼下。
京营诸军随着贾珩和蔡权剿了一次匪,人人得赏,正是士气高昂,飞扬跋扈之时,岂容五城兵马司的军兵藐视。
这一幕,自是落在周围老百姓的眼中,更是瞪大了眼珠子,看着冲突的双方。
如后世,百度一下,就会看到各种“jc厉害还是p厉害……”诸如此类一写就要404的奇葩问题。
对于这等国家暴力机器的内部冲突,从古至今,都是为一些老百姓津津乐道。
见着两边堵在路口,五城兵马司的人似无避让之意,贾珩皱了皱眉,驱马上前,冷眸看向远处四个轿夫抬着的青泥轿子,目光冷冷,沉喝道:“我大汉太祖曾言,武官骑马,文官坐轿,景田侯之孙,现在已孱弱到需以人力为畜了吗?”
以人力为畜,士大夫所不为也,这是开国时的风气,现在其实已没有这般严格,但一些洁身自好,严于律己的士大夫,其实还是遵守着。
裘良为武将,按说应该是骑马比较妥当一些。
轿子中的裘良,听着少年的喝问,脸色阴沉,狠狠一拍轿子,顿时轿子倾斜,裘良下得轿来,立身看向马上的少年,面色铁青,目光几欲喷火。
然而,不过片刻,裘良也开始后悔为何自己要乘轿?
对方端坐马上,居高临下,他在下方倒是像极了下官。
“本官锦衣指挥佥事贾珩,奉皇命剿匪,如今功成还京,要去兵部、刑部交令,裘大人,还不速速让开路途!”贾珩沉喝道。
第141章 崇平帝:宣
裘良脸色阴沉着,原本不甘示弱地看着对面的少年,但听着少年“剿匪功成”之语,不由将目光落在后方的一辆辆囚车之上,心头不由剧震。
“这是……”
他不是只带了八百兵卒吗?现在又是何故?
裘良面色惊疑不定,但马上的冷喝再次传来,“裘大人,还不让开路途!”
裘良心头一沉,看着远处围拢几层的神京百姓,就是手脚冰凉。
这他要让了,颜面扫地!
以后再想在京里混,说不得就被人指指点点。
贾珩目光冷冷盯着裘良,注意到其裘良脸上的纠结情绪,心头已是冷笑连连。
这一切本就是他有意为之!
裘良为五城兵马司指挥同知,管着京城这一亩三分地,现在若是让了,以后再想如此跋扈,就要被人戳脊梁骨骂一句“前倨后恭”的哈巴狗。
但他不得不让!
挟大胜贼寇之势,威逼一个飞扬跋扈的裘良,连恃功而骄都谈不上。
“此獠和赦珍二人狼狈为奸,一丘之貉,先这会子折了他的面子,再作其他计较!”念及此处,给蔡权使了个眼色。
蔡权心领神会,一挥手,身后骑卒扬鞭打马,似欲向裘良等人冲去,以鞭抽打驱赶。
裘良脸色阴沉如铁,摆了摆手,低喝道:“给京营兄弟让开路途。”
真要让京营军卒,将他手下兵丁一顿鞭子抽散,他脸面就彻底被人践踏稀烂。
然而,纵然是如此,原本围观的百姓,也是发出一声声哄笑。
有一些士子,都是紧紧盯着那华服少年,心道,原来他就是贾珩?
裘良脸色阴沉着,正指挥着兵卒向后而退,忽地远处数骑快马,自朱雀大街席卷而来,为首内监,锦衣华服,身后内卫扈从。
“奉圣上口谕,速速召贾珩至大明宫觐见!不得怠慢!”戴权尖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