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侄,你随便掐,就看你舍不舍得了。”
……
“哪个狠心的妈,怎么舍得下的?”
洛清微在办公室刚坐下,一口热水没喝上呢,当初跟她一车来农场的杨柳抱着个布包袱来了。说是在火车道边上捡了个孩子。
也不知道啥时候扔下的,孩子冻得脸都紫了,剩下一口气儿。
没忍心,给抱回来了。
还有气儿呢,救吧。
好一通忙活,把孩子给救过来了,到福利社买了一袋奶粉,赵美琴看着给喂上。
孩子身上,包袱上,一点特别的胎记,标号啥都没有。包袱就是再普通不过的深蓝底碎花布,家家都有的。
是个健康的男婴。
大眼睛骨碌碌的转,也不像是智力不全的,绝没过满月的孩子,也看不出来啥。
这都养了几天了,怎么就给扔了呢?
“去派出所报案吧。”
肯定的,不报案咋办,谁也不能不黑不白的养个孩子。杨柳是单身,也不能说人家好心捡个孩子,就赖到她身上。就在知青院住着,她有没有怀过孩子,又不是看不出来。秋收的时候,她为了评积极分子,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跟疯了似的,身体差一点都扛不下来。
可是报案了,这么大点儿的孩子,派出所也养不了。谁家都有这个那个不方便,没法抱回去养。
推来推去的,所长就商量洛清微,“要不先在卫生院养几天?我们这边先找找看,能不能找到孩子家长。实在找不到,再看看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咱农场这么大,能找到愿意养的。你们先受累几天。”
洛清微能说啥,眼看着这么大点儿孩子推来推去的?
“我这上着班呢,我家沈默也一天到晚的在谷场上值班,我公婆在火车站,现在一天几趟车的粮食往外运,一直到白菜土豆进京,他们也是没白没黑的忙,您非说让我抱回去,这不是给我奶奶找活儿嘛。老太太都七十了,看个喂奶粉的孩子,多累呀……”
看是可以看的,沈家人多,没分家,眼睛多,人又善,看几天不是问题,但这个困难,也得让所长明白不是。
“是是是,这不是腌菜收拾秋正忙的时候嘛,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就你家老太太儿孙最孝顺,啥活儿不用干,闲着的时候多,当是我求着老婶子帮个忙了,好不好?
这样,等忙过了冬天这一茬子事儿,我跟厂长申请,看看能不能把小沈调来咱派出所,行不行?小沈的优秀,有目共睹,本来也该是咱们公安系统的人嘛。”
洛清微一听,就明白,老所长肯定是知道点儿啥了。那他跟刘厂长的关系,肯定很近。
要不然,口气不能这么大,说调人就调人。
哪那么容易啊。
从农场工人,到警察,可真不是一句话的事,要走的手续,正经不少。少了哪层领导的签字,都调不动。
“看所长您说的,我可不是帮着我男人要工作啊。就是没把您当外人,跟自家叔叔大爷是一样的,报怨两句难处。”
哎哟,老所长心说,我可当不起你的叔叔大爷。
但人家孩子这话说的好听,他就这么听着呗。
第24章 看孩子很容易?
“留下吧,我只当是练练手了。这一转眼,自打沈莲长大,二十来年没哄过这么大的孩子了。快让我抱抱,哎哟,这孩子,大眼睛,虎头虎脑的,长得真好。啥爹妈呀,这么好的孩子也舍得扔了。”
老太太看到抱回来的孩子,听着说了原由,挺乐意带的。
她天天坐炕上闲着没事儿,找村里的老姐妹儿来家打水浒牌。忙起来的时候,人家或是有活儿,或是看孩子,就她又不用干活儿,又没孩子看,天天坐着听广播,自己摆牌消磨时间。
闲得说帮着切点菜吧,还把手切了,住好几天院。儿子、儿媳妇更不让她干了。
六个孙子孙女,都是她带大的。孩子长到四五岁上,实际就不用怎么看了。这会儿的孩子,都是粗生粗长,能走能跑的,知道到点儿回家吃饭,天黑回家睡觉,就不用管了。
自打大孙媳妇怀孕,她就盼着哄重孙,这提前来一个,也行啊,能看。
“这么大的孩子,好看,三个小时喂一次奶,看着换尿布就行,不爬不动的,就躺着。洗洗尿布,我当活动腿脚了。要不然炉子也不灭火,水壶坐上,啥时候都有热水,不遭罪。”
才入冬,人家几个孙子早早就给东屋盘上了炉子,就怕老太太冷着。炉子里架着木头,不烧大火,就小火不断,不冷不热,刚刚好。烧水壶一直放着,随时有温水用。一早一晚烧大火的时候,烧开水,把暖水瓶就灌满了。老太太洗脸洗脚,洗自己贴身的衣服,从来不沾凉水。
自家院子里有水井,几十年的老井,不用去生产队大井里打水,家里谁有空,都能打水,水缸总是满的,用水很方便。
尿布洗出来,放炉子边上干的也快。
洛清微两辈子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