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吗!”
公输班,墨翟:后人还挺有创意的,待吾稍加改进,定能威力更大!下次定要再与老匹夫比一场,让后人知道,我公输家(墨家)才是不可战胜的!
“难怪郝昭被封为关内侯,用千余人挡住诸葛亮五万人的围攻,可以吹一辈子了。”
“可惜他很快就病死了,不然曹魏又得一员大将。”
“就像合肥之战一样,诸葛亮的失败也是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越往后,士气越发低落。”
“攻城战本就是绞肉机……”
【公元229年春,诸葛亮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他则驻军建威牵制魏将郭淮。此战,汉军顺利占据两郡,因此功,刘禅恢复了诸葛亮的丞相之位,这就是第三次北伐。】
【蜀汉的进攻让曹魏防不胜防,大司马曹真提议主动出击,以攻代守。公元230年,曹魏转守为攻,大司马曹真率军进军子午道,大将军司马懿过汉水,张郃从褒斜道出兵,三军直指汉中。】
【诸葛亮在汉中调兵遣将,加强防守,调李严率两万人马进驻汉中。曹军的先锋大将夏侯霸驻军谷中,被蜀地百姓发现,密报汉军,夏侯霸与汉军大战一场,直到援军赶到,他才得以解围。】
第186章 三分天下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魏军的第一次主动出击便遇上了蜀道的天险。当时天降大雨,连绵三十日,栈道断绝,道路不通,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完原定一半的路程,眼看着会师汉中的计划已成泡影,曹叡只好下诏三军撤兵。】
评论区
“蜀地易守难攻。”
“对于蜀汉来说,险峻的山脉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但曹魏攻不进来,蜀汉也杀不出去。”
“天下大乱,胜天堂,天下一统,死牢房。”
“蜀地的崇山峻岭就不适合大规模军队作战,别人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别人。”
“两军只能僵持下去,但蜀地地广人稀,绝对熬不过占据中原的政权,最后还是免不了投降一条路。”
蜀汉阵营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有人不赞成北伐与曹魏硬碰硬。
诸葛亮却沉声道:“北伐是必须的,不出益州,汉军只会被活活困死。”
刘备赞同道:“是啊,曹魏打的就是困死我等的主意,他们只要据守要塞,恢复国力,汉魏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一旦曹魏国力强大,我等便只能坐以待毙了。”
诸葛亮:“只有占据雍州、凉州,得到曹魏的马场,才能获得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
刘备与诸葛亮看法一致,因此他也看到了蜀汉的困局。
但是,其他人能看到这一点吗?
一旦他与诸葛亮百年之后,蜀汉还有谁会坚持北伐!
【次年,诸葛亮趁着曹魏忙于应付雍州凉州地区半年无雨的天灾,组织第四次北伐。此战中,为了在蜀地的山地运送粮草,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蜀汉大军包围祁山堡,联合鲜卑人,攻打魏国。】
【而魏国大将军曹真却重病缠身,曹叡只能派遣司马懿为统帅,屯兵长安。】
评论区
“曹魏的大将只有司马懿了。”
“蜀汉也只能靠着诸葛亮了。”
曹操愁眉不展,他手下能臣猛将如过江之鲫,实在想不到将来曹魏将领居然青黄不接,只能重用司马懿。
曹丕建议道:“父亲,不妨将各位将军的子嗣集中起来,培养他们的军事谋略,总有人能够成材的。”
曹操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魏国因为大旱本就粮草短缺,诸葛亮抓住敌人痛点,率军前往上邽破坏当地麦田,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让魏军的粮草更加捉襟见肘。司马懿为保护麦田,日夜兼程前往上邽,他紧赶慢赶保护下来的那一部分粮食成为后来与蜀汉对峙的资本。】
【魏军粮草短缺,不得不从关中运粮,甚至征调羌胡的粮草。但蜀汉也是劳师远征,军粮运输耗费极多,这局棋就看双方谁能坚持到最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