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也就未提此事。但是到了前番我诸派征伐上宸天之际,征召各方修道人助战之时,尤道友和严道友都是应邀而出。然而这一位却是提出,唯有给他廷执之位,他才愿意出力助战,庄首执依旧未曾应允,故是这位也没有露面。但在大战之后,庄首执便将原来许予其人的玄粮罚没去了。”
张御道:“庄首执并没有做错,拒绝玄廷征召,还以此为条件索要职位,若按御之意,那应该惩以重罚,庄首执事后仅只是罚去玄粮之利,而未曾另行处置,看来已是顾念其人以往所立功劳了。”
武廷执沉声道:“只是今日,其人现在却又要求廷执之位,看来仍是不肯放弃原先之念,便看陈首执如何看待此事了。”
张御思索了一下,没再多言。
飞车不一会儿就回到了清穹之舟深处,两人下了飞车之后,便来那一方空域之内寻到了陈首执,并将此事叙述了一遍。
陈首执道:“武廷执如何想的?”
武廷执道:“武某以为,要是事机能够在眼下解决,那也不妨让他解决,因为元夏之事才是第一位的,余者可以先方一边,一切可待击退元夏之后再议。不过碍于玄廷规矩,我可许他一个暂行廷执的权柄,若是他有所不妥,那么也可以随时摘了去。”
所谓暂行廷执权柄,那是一旦战时廷执若死伤过多,人数少缺,或者在商议一些重要事机时,让功行出众的玄首暂列廷议,若是做得好,则成为真正廷执,若是做得不妥,则是可以废除。不过这一条规矩自有天夏以来倒是还从来不曾用过。
陈首执看向张御道:“张廷执的意思呢?”
张御道:“御以为此人不会同意这个意见,此人对玄廷廷执之位颇有执念,不会只接受一个可被挪去的虚位。再则而观此人之过往,明明有能力,却又不肯入各洲宿镇守,说明此人要得是权柄,而不是职责。
而这一次,一旦天夏战胜元夏,便可能得窥上道,那么此人更不可能退让了。”
若是战胜元夏,上道真的有所显露,那么身为廷执,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人怎么可能放弃?
而且还有一点他没说,此人若是裹挟此事入廷,隐隐然就成了这些云海潜修道人的领头之人了,他记得以往也不是没人动过这方面的心思,这里定不能放任。
陈首执沉声道:“以往庄首执曾拒绝此人两次,若是问我,我之回答亦是回绝,此人与我道念相异,纵是功行足够,也不合入我廷中!”
……
……
第九十三章 执序正法度
陈首执在行事风格比庄首执强硬的多,当然这也是因为庄首执在位之时的情势与此刻有所不同。
那时候可谓是内忧外患,内部要尽可能安抚,就算他在那个时候上位,在一些大局之上也需要妥协,自己的考量和喜恶那都是十分次要的东西。
但是现在不同。
天夏内部基本平靖,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元夏,若说当初的上宸天只是有一定可能冲击到天夏,那么如今的元夏是实实在在能覆灭天夏的,而且实力还明显强于天夏。
在这般严峻情势之下,现在天夏的一切行事准则,都是以对抗元夏为上,任何人若在此事之上拖后腿或者不配合,那都是他的敌人。
当初方道人两次向庄首执要求成为廷执,他也是曾亲身经历的,那个时候他就对此人的作为很是不喜。
他认为似如这般人,若是进入了玄廷,不止是坏了天夏的规序,反还会给原本运行稳妥的玄廷带来无穷隐患。
而如今,他更不可能因为此人的提议而退让。
见他态度坚决,武廷执道:“那首执,若是我等回绝他,就就只能先按此前的定策,向所有同道逐个颁宣玄廷的大策了。”
张御这时开口道:“御却以为,对于方景凛此人,却是不能不作理会。”
陈首执看向他,道:“张廷执的打算是什么?”
张御抬眼看着陈首执,道:“御之建言,尽快拿下此人!”
武廷执一怔,看了他一眼,但随后似想到什么,也是在那里沉思。
陈首执面上没有任何意外,颔首言道:“理由何在?”
张御道:“这位方上尊说他能让这些云海之中潜修的同道听他安抚,从而顺从玄廷的安排,那么是否可以说,他同样也能让这些同道不服从玄廷的谕令呢?亦或是说诸位潜修同道不愿配合玄廷,也是有他在背后带头鼓动呢?”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才又言道:“若是我们退让,或许这些潜修同道就会知道对抗玄廷是可以的,只要有这位方上尊带头,那么就能够让玄廷为之妥协,这一次若是成功了,那么下一次或许也是可以,故是此势必须打压下去!”
他认为正是因为有方道人在里面串联,并且利用这些真修同道为自己谋利,所以整肃的事情要推动下去才没有这么容易。
也是因为有此人在,诸人才有了对抗的心思。
这个带头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