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章(2 / 2)

击垮的学生,临走前给崔景和发的微信写道:“希望你回来的时候,还是那个热爱生活的景和。”

热爱生活啊!崔景和回答:“我会努力的。”

首尔大的李教授很热心的帮崔景和安排了一切,“你来我很放心的,这几年韩国的中文研究很后退了。钱有、国家也支持,就是人才缺少。”

都说韩国和中国的山东共享一个天气预报,也确实很近,在车上校对了三四篇文章的功夫,飞机已经降落了。

再次来到这个城市,好像回到了还是自己读书时代,有科研的压力,但没有工资职称的步步紧逼,崔景和缓了一口气。

在国内的文学顶刊上已经发过两篇论文的崔景和来到首尔大学,确确实实受到了很好的待遇。项目的总负责人是崔景和之前的导师,交流了情况之后,开始移交工作,下面的课题就由崔景和带着学生负责了。

“内容都是你有经验的,交给你,我很放心。”导师李教授是位返聘回来的老教授了,因为有家学的原因,在古代文学这个方面导师很有资本和经验。崔景和翻着手里的名单,学生也不多,只有两个,作为博士其实也不需要崔景和给予多少指导。

而且,文科又大有不同,搞古代文学的大部分都是钻进故纸堆,自己慢慢的磨出来的。

“老师这样说,我实在是太羞愧了。”近两年都没有什么产出的崔景和是不敢担当老师这么高的期待的,李教授瞪大了眼睛,“你可是我带过最好的学生了!”

只听过“最差的学生”,还没收到这样赞誉的崔景和捂着嘴笑了,“内,老师,我会负起责任的。”

项目大体上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的正统建构和文人心态,在中国都是很难做的项目,更别说韩国了,甚至于那两位博士生还停留在翻看史书的基础上。

李教授很不满意,“硕士期间不知道学了点什么,竟然大言不惭的选择我的项目。一年多了,还没有一点进展。”其实也是这些年的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了解很少了,上大学才开始补齐,是远远不够的。李教授说起来就特别生气,“问我一句话的意思,我让他去找《左传》,她给我说看不懂春秋时期的人物关系!”

崔景和只能哄着李教授,“您别太生气,都交给我,马上让他们结束掉史书这部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