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严嵩和严世蕃的语句,也被朱铭改为骂当朝六贼。
“好个六贼!”
蔡京突然拍手大赞。
蔡條不解道:“朱铭把父亲列为六贼之首,父亲为何还欢喜叫好?”
蔡京笑着说:“海内沸腾,民怨四起,一个方腊,就能陷东南九州。眼下内外众人,都想让我独背骂名。这朱铭另列五人,与我一起分担,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蔡條哑口无言,觉得好有道理。
杨戬目前还没死,因此朱铭所书“六贼”,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杨戬。
蔡京拿着放大镜,贴到纸面仔细阅读:“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写得真好啊,可惜没有郑居中,也妙在没有郑居中!”
蔡條眼睛一亮:“官家读了此疏,恐怕会怀疑是郑居中幕后指使!”
……
郑居中也在看《治安疏》,他剪除了两个蔡党,即将把蔡京逼离朝堂,本来心情一直很好。
可把朱铭的奏疏看完,郑居中有苦难言,哀声长叹:“朱成功误我也!”
郑居中手下虽然一堆奸党,但他自己的名声不错。因为近年来他每每与蔡京对着干,确实给出许多良好建议,也提拔了一些正直大臣。
所以,朱铭没把他列为“六贼”,郑居中不用背上骂名。
但内外朝堂权势最大之人,被朱铭骂了个遍,唯独没骂他郑居中。皇帝看了会怎么想?
还不如把他一起骂呢!
更扯淡的是,朱铭还为太子叫屈,这把郑居中卷入皇储之争。
郑居中捧着奏疏看了又看,越看越想骂娘。
朱铭在他眼里,就是一根搅屎棍。本来已经清晰的朝堂局势,又要被搅和得一塌糊涂。
郑居中思来想去,决定率先动手,让自己的党羽集体弹劾朱铭,以此表示不是自己授意朱铭这么干的。
一封《治安疏》,皇帝还没看,就已经搞得群臣皆知。
朱铭不是什么搅屎棍,而是往茅坑里扔了块大石头,朝堂重臣都被他溅了一身粪水。
第299章 太子暗弱
延福宫中。
宋徽宗手里拿着一份奏疏,已然看得身体轻微发抖,一张瘦脸阴沉得能滴出墨水来。
最得宠爱的刘婉仪,如今已是刘贵妃。
她知道宋徽宗的脾气,此刻不敢说话,低眉顺眼欣赏着旁边的花瓶。
几位近臣也垂首站立,生怕触了皇帝的霉头。
只有郓王赵楷,面含怒气,昂首挺胸,等着皇帝把奏疏看完。
朱铭的这份《治安疏》,内容也不复杂,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拐着弯骂皇帝。
第二,痛骂六贼。
第三,郓王赵楷历封太保、太傅,此事不合伦理,儿子哪能做亲爹的老师?且太子无过,以郓王提举皇城司,太子惊恐何以自处?
宋徽宗强忍着没有当场发作,把奏疏轻轻放在旁边,阴阳怪气道:“你让朱铭写悔过书,果然出得好主意。”
李邦彦连忙跪下:“臣实不知朱铭如此大胆,请陛下恕罪!”
宋徽宗又问王黼:“你在六贼中排第三,你且说说该怎样处置?”
王黼丝毫不提六贼之事,而是说道:“区区一个知县,就敢妄议国本,实在该杀可论死罪!”
杨戬病重没来,童贯还在征讨方腊。
梁师成说:“杀了未免太便宜他,可刺配琼州,追毁出身文字,永不召回中原!”
一个文官被脸上刺字,而且还扔去海南岛,确实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惩罚。
“何必那么麻烦,直接杀了干脆!”王黼非常愤怒。
蔡京即将罢相,王黼多半能补位。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黼需要干爹梁师成的支持。但那可恶的朱铭,在排六贼名次的时候,居然把王黼排在梁师成前面。
王黼极为懊恼,害怕干爹会多想。
宋徽宗又拿起奏疏看了好久,他尽量放平心态,居然找不出丝毫漏洞。
拐着弯骂皇帝,也骂得大义凛然,属于臣子尽忠的表现。痛骂六贼,也都给出了理由。就连为太子叫屈,也句句符合礼制。
如今全国多处起义,各路都在闹饥荒,《治安疏》必然影响极大,让宋徽宗也不敢随意定罪。
左思右想好半天,宋徽宗说:“停俸罢职,捉来大理寺审问!”
王黼和梁师成对视一眼。
王黼露出阴狠表情,梁师成会意点头,他们要联手把朱铭弄死在狱中。
然而,屁股决定脑袋,等王黼真做了宰相,不再需要梁师成支持,就得想着如何让朱铭活命了。
因为他根基不稳,必须做一番姿态。
就如同郑居中做了宰相,一改以往风格,瞬间成为士林楷模。
郓王赵楷,则是沉默不语,仔细揣摩皇帝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