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的醋劲上来了。你说是不是已经关我的事了?
其实,很多行为看似无关他人的事,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想想,对社会,对人类有没有负面影响。如果有,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大家的事。
我的“信任日”
每年4月9日傍晚,我总会给几百里外的一位去世老人烧纸钱。这是我对老人的承诺。这天,是我的“信任日”,它提醒我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重要性。
1998年我到长沙打工钱花完了,工没找到。我闷闷不乐地走在芙蓉中路上。一位老人在卖报,我走过去拿起报纸看招工广告。我想,哪怕找个临时工暂时把自己安顿下来也好。老人很平和,以为我要买报。我告诉老人:“我没钱买报,只想找个工作让自己先有吃有住。”
老人可能是见我衣着整齐,以为我逗乐,他笑呵呵地说:“看你的举止像个文化人,难怪这么幽默。”我认真地说我的确是身无分文的时候,老人开始警觉。我笑笑:“老大爷,您别多心,我不是骗子。但我今天想得到您的帮助,我想把我的手机放您这儿,您分发点报刊给我去卖卖。当然,您可以比您的进价高一点,但也要让我挣一点钱吃饭。”老大爷说:“用您的手机做抵押,这不好吧!”我掏出手机,问了老人手机号码给他打通了,说:“我的手机不是玩具吧!”老人笑着说:“你的幽默很难得。这样吧,你的手机你带着,你拿报刊去卖。因为你的乐观和幽默,我信你!”听老人这样一说,我的眼眶就红了。
老人告诉我去什么地方报刊好卖,还给我20元零钱,说:“是支给你的,到时会扣除。”我笑笑,接了。
我先把一些报刊的目录看了看,编了几句顺口溜。
我开始卖报。我编的顺口溜我叫不出口。我连“卖报”二字都在喉咙里打转。
想到老人对我的信任,我觉得必须要把报纸卖出去。我环顾四周,没有人在意我。是呀,谁也不认识我,我为什么怕人家笑话我?我开始大声叫卖起来。
下午五点,我站在了老大爷面前。老大爷很高兴地说:“想不到你卖报还真行。”他点点钱抽出30元给我:“这是你应得的,等下我们一起吃饭,你就先住我家,房子不好,将就下吧。我今天已经把你的房租、伙食费都给扣下了,你并不欠我的。”就这样,我跟老人成了忘年交。
2001年4月9日,老人走了,我把这个日子定为我的“信任日”用以纪念他和鞭策我。
玩物尚志
世人都说玩物丧志。然而,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同惠满头白发了还对“玩”津津乐道:“创新是玩出来的。我只是小时候比较爱玩而已,又喜欢动手,玩着玩着,我就喜欢上了分析化学。”
古今中外,很多人玩物不仅没有丧志,反而让自己的志向早日实现了。真正有志向的人,不仅爱玩,而且会玩,玩得有水准有价值。
列文虎克当门卫时喜欢玩镜片,玩了几十年,玩出了早期的“显微镜”来。
瓦特为了在工作时能出去玩,发明了蒸汽联动装置,后来经改进成为蒸汽机。
莱特看到鸟儿天空飞认为鸟儿很好玩,他为了让人也能像鸟那样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玩,发明了飞机。
门捷列夫在玩扑克牌时发现了元素的周期表。
玩,人之天性。玩,让人放松,让人快乐。人在放松、快乐的时候,容易展开想象,产生灵感。会“玩”且有远大志向的人才能创新,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志向人,是急功近利。这样的人,为“官”而“苦”,为“名”而“苦”,功成名就了,志向也就实现了。但这样的人并不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他们只能把社会财富积聚到自己的“小家”。
从小会“玩”可立志。参加“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表彰大会的秦湘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看见父亲修理自行车时,就喜欢在一边拿着起子、榔头玩。上了小学以后,她拿着剪刀浆糊玩。他对父亲说:“我想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因为这个小小的“志向”和她能玩、会玩,结果玩出了名堂。秦湘云小学的自然课老师陈长明也说,湘云这个“小院士”是玩出来的。其实,现在获“科技创新奖”的青少年都很贪玩。他们从小无意识地贪玩,后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过渡到了“会玩”。
玩物尚志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得到了认可。法国的家长为了教会孩子“玩”,高薪聘请知识渊博的家教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他陪孩子玩,玩海底世界,玩少年科技宫等等。巴黎为了孩子有场所玩,特别在街心给孩子们留出一些空地来,让它们成为孩子的旱冰场、自行车练习地、滑梯、秋千板等。事实证明:法国人太会让孩子玩了!
玩物尚志,是人类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处女作”情结
1980年,我到县城读初中。1986年,高中毕业的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山村。白天,我面朝黄土背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