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北宋当名医 第84节(1 / 2)

鸡丝面条,就是将煮好的鸡肉撕成条状,用猪油炸花椒,把花椒的香味炸出来后,去掉花椒只留香油。然后将这香油拌到鸡肉丝里,再调味就成了。

麻烦的是擀面条。

阿旭听到许黟想吃,就去缸里掏面粉,这面粉说是白面,但微微发黄,与现代的精细面不同,光是闻着就麦香浓郁,令人很想沾一点尝尝。

他磕一个鸡子到面粉里,再加一碗井水,半勺盐巴,便开始揉搓面团。

这时,许黟拿了一些麻绳给阿锦,让她将今日卖消食丸得到的钱,用绳索穿起来。

一包消食丸就有二十个钱。

阿锦眼睛亮亮的,高兴不已地喊:“郎君,好多好多钱。”

他们带了一个木箱装钱,收摊时,箱子几乎都要装满了。

阿锦尝试着抱起来,结果太重了,没搬动。

许黟似是随口地问:“很喜欢挣钱?”

阿锦趴在箱子前面,伸着手摸着箱子里的钱,听到这话,扬起小脸,眼睛如同月牙般地笑说:“我是高兴,郎君制的药丸那么多人想买,足以见得郎君制的消食丸有多好。”

说罢,她就问许黟,“郎君,我们明日还去吗?”

许黟对着她一笑:“明日城隍庙不开市。”

阿锦“啊”了一声,眼里带上失落,要是能每日都如此就好了。

不过小孩的心思很快又回到数钱的乐趣上。

许黟把箱子搬到屋子里,倒在桌面上,哗啦啦的一响,桌子就出现一座钱山。

一百个钱为一串,十串为一贯。

他们数完,数出两贯钱。这可把阿锦高兴坏了,蹦蹦跳跳地就跑去灶房里,告诉阿旭这个好消息。

阿旭听后也很高兴,捏了一条鸡丝喂给阿锦,问她:“可会咸?”

阿锦嚼吧嚼吧吞进肚子里,舔着嘴角说:“不咸,好好吃。哥哥你做饭越来越好了,怪不得郎君都只让你做。”

阿旭道:“是你太小了,郎君不放心你。”

“是吗?”阿锦歪着脑袋,“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得跟哥哥一样高。”

阿旭愣了下,说只要十岁,就可以跟他一样高了。

十岁,是对小孩子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乡野百姓里有句话,说这孩子只要过了十岁,就能健康活到成年了,在此之前,很多小孩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早夭。

所以,民间里出现了给小孩穿百家衣,吃百家饭,或者取个贱名,都是为了小孩能好养活。

阿锦盼着能快快长大,屋里的许黟却是看着堆成小山的钱,陷入沉默。

这钱,还是去换成交子吧。

要不然,他家没地方存放钱了。

看着堆得满满当当的小家,许黟忽而觉得这房屋有些小,他把目光放到院子里。

院子的面积也不大,只有二三十平,被一个茅房占据了,还有花坛,纳凉的茶几凳子,以及晒药材的地方,就没有更多地方可以供他施展。

莫非,要搬家?

想着搬家的诸多麻烦,许黟把这个想法压了下来。

他起身去到灶房,看阿旭做吃食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许黟到的时候,阿旭在切面条了。

他把面粉搓成光滑的面团,待醒面一炷香的时间,在案板上撒少许的面粉,面团搁在板上,用擀面杖擀成薄饼。

而后卷起来,两指放在卷面这边,开始切面。

切出来的面条长短一致,但阿旭的刀工稚嫩,没法将所有面条都切得同样粗细。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只要面条好吃,能胜过一切。

用面粉加鸡蛋、盐巴再搓面,是陈娘子教给他的手艺,陈娘子说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弹滑可口,味道更香。很多面馆里做的面条,都有秘制的方法,从来不告诉别人的,但陈娘子还是将这个方法告诉了阿旭。

虽不知道加鸡蛋加盐之后,这面条为什么会变得更好吃的原理,但许黟在吃过一次后,便爱上了。

好吃。

实在好吃。

阿旭看许黟喜欢吃,就变着花样想浇头。

市井里,一只家养的成鸡只卖八十个钱,算是肉价里面比较价贱的。

自从阿旭学会更多菜式后,他常会买一只杀好的鸡回来,烧、焖、炒他都会。昨日买的鸡还剩一些肉,今天做的鸡丝就是拿它来做的。

这会许黟过来了,阿旭把切好的面条下到呼噜滚动的开水里,拿着碟子夹了一块鸡丝让他尝味:“郎君这味可以吗?”

“可以!”

许黟吃后,满意地说。

待面条煮好,把这拌好的鸡丝铺在面条上,这午食便做好了。

今天多了一个刘伯,他们就在院子里的茶几边吃饭。

每人手里都捧着陶碗,皆是埋着头嗦面,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实在是这面条太好吃了,用花椒炸过的猪油又香又麻,筷子一拌,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