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章(1 / 2)

校场,营帐内。

两杯香茗散发着袅袅茶香,令人心旷神怡。

李旦端坐在主位,一脸淡然地凭着香茗,眼神时不时看向有些坐立不安的裴炎。

脑中则是回想着他对于裴炎的记忆。

裴炎可不是一般人物,虽然不是河东裴氏,但也是裴氏分支绛州裴氏。

虽然背后没有太大的靠山,但此人乃是科举入仕,明经科出身,是有真材实料的。

否则李治也不可能让此人和刘齐贤、郭正一一同辅佐李显,处理东宫之事。

只不过李显胆子很小,许多事情都听从韦香儿的,这才使得李显上位之后,裴炎不满其作为,配合武则天废除了李显的天子之位。

不过,裴炎最后的结局不是很好。

因为拥立历史上的李旦成为皇帝,更是让武则天还政于历史上的李旦,这才触怒了武则天。

最终,在公元684年十月,裴炎被斩杀于洛阳都亭驿,抄没其家产。

可怜这位老臣,辛苦为大唐,最终却落得如此结局。

更为可悲的是,身为宰相,其家中竟毫无积蓄!

而这,也是他为何要第一个拉拢此人的原因。

一是才华,二是此人在历史上坚定地支持他,甚至为他丧命。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必须保下此人!

就在李旦思索该如何开口之际,裴炎却坐不住了。

豫王殿下。

裴炎站起来,发白的胡子抖动,脸色凝重道:今日您夺了武三思右卫大将军一职,他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而且今日之事也必定会触怒太子殿下,一旦他们联手对付您唉

听老臣一句劝,您还是尽快离开洛阳城吧。

身为大唐宰相,裴炎心系大唐安危,不想看到祸起萧墙这种事。

但太子和武三思那边他是无法劝说的,毕竟对方今日吃了大亏,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他只能劝说李旦离开洛阳城。

果然是忠心之人!

明明是太子东宫之人,如今却一心为他这位豫王着想。

李旦心中闪过一丝暖流,伸手示意裴炎坐下,轻笑道:裴大人,本王找你,就是想请您指一条明路。

裴炎大喜。

若是豫王能听他的,或许能保全性命。

只要豫王殿下立即离开洛阳城,返回封地,必定不会有祸事!裴炎迫不及待劝说。

可李旦却眉头一挑,故作为难:裴大人,父皇和天后的灵柩就在行宫中,本王连他们都还没见到,岂能就此打道回府

何况本王来都来了,总不能不参加他们的葬礼吧

这裴炎被问住了。

于公,李旦身为臣子,自然是要来参加皇帝和天后的葬礼。

于私,李旦身为皇子,还是皇帝和天后之子,更应该参加葬礼。

可若是李旦留下,那就给了太子和武三思报复的机会啊。

裴炎不死心,继续劝说道:事有急缓,保全性命为上策啊。

保全性命

李旦眼睛一眯,闪过一抹精光,冷声道:兄长李贤,已经被废除了太子,甚至不是皇子身份!

可他在来洛阳城的途中,依旧被人杀害!

以裴大人之能,相信应该能猜到是何人所为吧

裴炎顿时哑口无。

现在还忌惮前太子李贤之人,必定是现太子李显。

能如此大费周章去杀李贤的人,肯定也是李显。

李旦话中意思很明显了。

李显已经动手,丝毫不顾及兄弟情分,就算他返回封地,李显一旦登基,肯定也不会放过他。

裴炎何许人也,岂能不明白李旦话中含义,顿时沉默了。

虽然不想承认太子是那等毫无心胸之人,但目前局势而,杀前太子李贤之人必定是李显。

裴大人怎么不说话了

李旦见裴炎沉默不语,不禁轻笑一声:看来你已经明白本王的用意。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一是选择站在太子那边,助纣为虐,助他登基,本王最终的结局将会和李贤一样。

一是选择站在本王这边,正本清源,让大唐再次辉煌如贞观盛世,万邦来朝!

自信语让裴炎意识错愕。

望着眼前这张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