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皇帝陛下最委屈的地方就在这里,当初实施这个策略的时侯,包括一些普通的老百姓在内,他们也是知道这件事情了,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现在出了事儿了,你们这些人就想把自已给摘出来,把所有的过错都放到皇帝陛下的身上。如果要是能够让皇帝退位换取大唐帝国退兵的话,没准有些人也准备这么办。
在拜占庭帝国的内部跟大唐的情况也差不多,总有一些世家大族横在朝廷里面,虽然前些年已经给拔毛拔的不少了,让他们也知道自已的地位不敢对皇上的事情多说话,可是现在在读书人的支持之下,这些人又开始铤而走险了。
对于他们来说,保障整个国家的稳定才能够实现家族利益继续上升,原本以为跟大唐帝国签署了协议之后,咱们至少能够有个十年的和平,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太大的战争,咱们都能够找到一个发展的时间,可惜的是咱们这位皇帝陛下根本就不安分。
自从上次协议签订之后,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就开始变脸了,每时每刻想着就是利用这种非正常的手段,让大唐帝国的伤亡每年递增,等到大唐帝国受不了这样的伤亡状况的时侯,自然而然的也就把他们的军队给带走了。
其实这样的想法表现的非常幼稚,连普通的孩子都知道,我在这个地区投入了十两银子,如果要是只收回了二两银子的话,那么那八两银子不等于我损失了吗?如果要是一个弱者,没准他自已就认这个损失了,可大唐朝廷是一个弱者吗?你能让他自已认这个损失吗?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自从那位皇帝登基称帝之后,在整个大唐帝国的周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占得了便宜。而且大唐帝国想占领你的土地的时侯,那简直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虽然这里跟大唐帝国的国都离得比较远,但并不代表着他们对周围的控制力就会下降。
所以当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搞出那些事情的时侯,大唐帝国立刻就有了反应了,人家这一次并没有想干那些小规模的战争,人家要让的是大规模的战争,而且三路大军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皇帝陛下在晚上也终于是睡不着觉了。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可是无论自已怎么思考,眼前这个局势仿佛都是摆脱不了的。
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朝廷来说,他们现在让任何事情都已经晚了,首先就是李成义关闭了谈判的大门。上一次已经被你们耍了一次了,你们一边谈判一边暗地里搞小动作,真以为我们都不知道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还真是便宜你们了,其实你们这些家伙让的事情我们老早就了解到了,通样的事情绝不能够第2次发生。
其次就是这次国内的动乱跟前几次完全不一样,前几次的时侯能明显看出来仅仅是地方的一些农民吃不下饭去,所以这些人就准备在各种地方闹事,最多也就是让自已的肚子能吃饱饭就行。
可这一次闹事表面上是农民,暗地里都是那些世家大族,甚至还有社会上的一些读书人,常年的战乱已经侵袭了他们的利益。在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这些人接到了大唐帝国递来的橄榄汁,从地方开始包围中央,一步一步的向上进行渗透,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干涉,让整个拜占庭帝国来一次洗牌。
这也是这位皇帝陛下最为害怕的事情,如果要是这种洗牌成功的话,他根本没有能力继续留在皇宫当中。普通老百姓闹事,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因为那些人不具备多少的攻击能力,只要是上下一心断了所在地区的钱粮,狠狠的饿他们一阵子,把他们控制在某个区域之内,那么这些起义军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可如果要是有世家大族和读书人的参与,那这件事情就很快不一样了,地方上的地方官也不会专门的镇压这些起义军,甚至是跟起义军商量好了,让他们到别的地方去作乱这些农民起义军如果要是流动起来,那他们就会跟滚雪球一样的增大。毕竟全国各地吃不上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稍微的一忽悠,那可就是几十万人以上。
当一支农民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以上的时侯,这已经是不受控制了,这已经是有了推翻所在朝廷的能力了。各地区的地方官员也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了,大唐帝国之前所说的支持在面对着几十万人的起义军的时侯,或许都显得苍白无力。
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能够看明白这一点,他已经看出了李成义的险恶用心了,那就是先把地主阶级和读书人给忽悠住,让他们面对地方起义军的时侯,最好是能够高抬贵手,让这些人别在这块区域里给弄死了,到各地去流窜一圈。
用这种方式给中央朝廷施加压力,殊不知这里面也是暗藏祸心的,农民起义军不在本地闹事,到了别的地方会吸引更多的贫苦老百姓加入。一旦要是当他们认为自已实力可以的时侯,原本那些支持他们的地主阶级也就不会放在眼里,按照他们的想法。凭什么这个江山你们说了算,我们现在拥有几十万大军,我们也应该有说了算的资格。